Workflow
特色民宿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绘就“两山”转化锦绣长卷
苏州日报· 2025-08-18 08:3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经济转型 - 苏州通过"生态+"模式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建成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领跑全省 [1] - 冯梦龙村构建"特色文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多元产业体系,打造850亩林果基地和精细化研学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91.2万人次,带动2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6万元 [3][5] - 顾家浜村依托"昆山之链"工程盘活闲置资产,腾退13家污染企业,改建旧厂房为文旅设施,吸引20名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8][9] 特色乡村产业发展案例 - 冯梦龙村通过整治河道、打造湿地公园改善环境,农家乐和民宿项目达28个,节假日一房难求,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 [2][4][5] - 顾家浜村将零散鱼塘升级为垂钓中心,农田产出"乡恋"系列品牌农产品,并引入法国窑烤面包等新业态,节假日游客参与农耕体验和消费 [9] - 铜官山村从采石荒山转型为茶业主导的生态村,茶叶品牌溢价达2000元/斤,合作社年经营收入2860万元,"虞盛大米"获国家级奖项 [11][12] 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 - 铜官山村修复七峰山生态,种植500亩茶树并发展花卉、林果产业,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通过"新农民故事会"推广产品 [11][12] - 常熟虞盛农产品合作社整合7村资源,拥有1.2万亩种植基地和2万平方米仓储设施,2023年加工大米4250吨,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2] - 铜官山村打造综合性生态修复基地,融合科普教育、文化康养等功能,形成乡村特色旅游示范模式 [13]
以整改整治实绩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8-10 07:19
海南省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全省各市县一体推进学查改,聚焦群众利益诉求深入查摆痛点堵点问题,推动整改整治见行见效 [2] - 精准施策促进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增强群众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琼海市潭门镇休闲渔业项目 - 潭门休闲渔业码头于今年6月竣工,总规模500万元的休闲渔船项目为渔民提供新增收渠道 [2] - 5艘休闲渔船预计年底前为50名村民提供近海观光、渔家乐等灵活就业岗位 [2] - 通过"政府搭台、村民参与、企业运营"机制,排港村老房子改造为民宿集群,2025年已有7家民宿入选"海南100家特色民宿" [3] 三亚市瓶装液化气配送改革 - 全市6万余户瓶装液化气用户实现统一配送全覆盖,取消用户自提充装 [3] - 统一配送车辆为国标正三轮车("小黄车"),共285辆完成登记上牌并纳入智慧监管平台 [4] - 全市39万余个液化石油气瓶配备专属二维码,实现全流程安全可追溯 [4] - 今年以来查处"黑窝点"7处,查扣"黑气瓶"336个、运输车辆6辆 [4] 文昌市北附中学审批案例 - 文昌市创新推行"容缺受理"机制,解决企业材料不齐、审批受阻问题 [5] - 建立企业、教育部门、审批人员三方联动机制,实现材料填报线上互动 [5] - 北附中学于6月13日顺利拿到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如期申报2025年秋季招生指标 [5]
夏游丽江:云南永胜万亩荷花盛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20:28
文旅活动 - 永胜县举办第四届三川荷花季活动,包含"荷花仙子"评选大赛、短视频大赛、乡村大舞台天天演等系列文旅活动,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3] - 同步发布"程海研学游""片角温泉游""东山小村乡村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3] 产业发展 - 永胜县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将万亩荷塘打造为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提升农业附加值并带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关联产业发展 [5] - 荷花产业显著增加农户收入,结合历史文化底蕴举办文化节、非遗展示等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5] 旅游推广 - 永胜县三川荷花正值最佳观赏期,当地向全国游客发出暑期旅游邀请,主打荷风夏日与田园体验 [5]
广安重点围绕三张名片,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 让好风景与新业态相互赋能
四川日报· 2025-07-21 16:16
文旅项目发展 - 广安市华蓥山欢乐谷7月15日正式营业,首日吸引500多名游客体验漂流项目,后期将打造水上乐园、特色民宿、有机餐厅、研学互动等场景,进一步丰富"华蓥山上居"文旅名片 [1] - 华蓥山欢乐谷项目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华蓥山山麓,是游客登山的必经之路,公司预计3年内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 [6] - 华蓥山欢乐谷项目周边配套正在完善,"十里芳菲·红岩美村"项目的40幢闲置农房已升级改造为精品民宿群,将于近期试运营,前锋区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华蓥市"嘿矿熊猫"民宿酒店等新项目有望年内集中亮相 [6] 文旅业态创新 - 广安市首个曲艺主题文旅综合体——曲艺百花园项目预计10月开园,项目包括曲艺文化展演区、文化艺术商业区、民宿体验主题区,主剧场可容纳600人,将形成"白天游园+夜间观演"全时段文旅消费场景 [7] - 广安尝试"文旅+消费""演艺+消费""赛事+消费"等模式,3月底举办的第十一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广安海选赛吸引近3000名现场观众和30万线上观众 [7] - 2025年U16国青男篮国际挑战赛(广安赛区)已开赛,2025广安马拉松将于11月16日开跑,赛道规划、参赛福利、赛事奖金等方面全面升级 [8][9] 文旅市场表现 - 春节期间广安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8.6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5] - "五一"期间广安37家主要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33.49万人次,同比增长44.48%,其中重庆游客同比增长15.29% [5] - 华蓥山欢乐谷项目此前运营的天然峡谷漂流每年仅在7、8、9三个月开放,但年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人均消费仅百余元,完善深度游、过夜游、研学游等业态后人均消费有望大幅增加 [3] 区域合作与客源拓展 - 广安60%以上的省外游客来自重庆,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是广安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 [10] - 广安已加入重庆都市圈文化旅游协作组织、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与重庆共同形成推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责任清单,涉及40余项工作,达成文旅合作协议近20个 [11] - 自6月18日起,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渝籍小型客车前往广安可享受高速公路四川段通行费全免优惠,西渝高铁通车后广安至重庆只需22分钟 [11]
打破壁垒 创新兴旅
经济日报· 2025-06-23 06:08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 推行"1+N"管理模式,整合文旅融合、资源保护、综合执法职能,构建"一局统管、一支队伍、一套体系",行政与事业机构精简超半数 [1] - 建立"景区+属地+部门"联动机制,通过"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机制提升管理精准度 [1] - 赋予属地治理权限,整合市、区、景区服务事项,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高频事务"一站式"办理 [1] - 打破行政壁垒,联动景区单位与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治理新格局 [1] 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创新 - 推进旅游资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三大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资产优化运营、经营规模升级 [2] - 战略重组景区资产,成立文旅控股集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划分业务板块,集团资产规模显著增长 [2] - 构建"党组织引领、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引进与考核体系,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现代化企业治理架构 [2] - 制定系统改革方案,完成景区国有企业整合与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全面激活存量资源活力 [2] 旅游发展动力与活力提升 - 聚焦周边客源与青年群体,推出定向优惠政策,围绕四季特色打造主题游产品,融合艺术、文化等元素开发个性化体验项目 [2] - 坚持"策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谋划文旅新业态项目,重点打造沉浸式演艺、特色民宿等标杆项目 [2] - 布局研学、康养等"小而精"业态,丰富产品供给 [2] - 融合国家标准与景区特色,深化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智慧景区建设,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服务 [2]
宁德市文化和旅游招商推介会举办 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逾15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6:56
文旅招商成果 - 宁德市文旅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5.78亿元,涉及研学旅游、康养旅游、酒店民宿、影视制作、低空飞行等多个领域 [1] - 近三年来宁德市共签约文旅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270多亿元,涉及滨海旅游、研学旅游、康养酒店等领域 [3] - 今年一季度宁德市旅游人数达187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7亿元 [3] 招商板块与项目推介 - 推介会推出特色民宿、滨海度假、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等五大招商板块 [3] - 宁德各县(市、区)依次上台推介重点文旅招商项目 [3] - 配套开展文旅招商考察活动,参会嘉宾现场考察白云山等旅游景点 [5] 文旅资源与品牌优势 - 宁德市拥有白云山、太姥山、白水洋、三都澳、霞浦滩涂、嵛山岛等特色景区 [5] - 宁德市获评世界木拱廊桥之乡、中国红茶之都、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等称号 [5] - 被《中国国家地理》盛赞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5] 政策支持与消费促进 - 宁德市出台《宁德市促文旅消费六条措施》,推出"做强大团游""吸引入境游""发放文旅消费券"等优惠举措 [5] - 政策包括"鼓励线上宣传""来宁赠好茶""赛事免门票"等措施 [5] 产业发展规划 - 宁德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3] - 以文旅赋能撬动资源价值,开发独具特色的宁德文旅IP [5] - 以业态创新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文旅"新场景、新模式 [5] - 以合作共赢深化产业联动,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生态圈 [5]
平陆运河风物志㉘ | 龙门开处是“蓬莱”
广西日报· 2025-05-26 10:15
旅游业发展 - 龙门七十二泾景区通过渔业与旅游融合模式吸引游客,提供海上观光、钓鱼、捞生蚝、夜宿等体验项目 [5] - 平陆运河建设和龙门大桥通车提升了景区知名度,"五一"小长假期间渔家乐预订爆满 [5] - 当地渔民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如通过摄像头远程监控外海蚝排养殖情况 [5]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龙门岛保留明清海防要塞遗迹,包括72级青云梯官道和对应七十二泾的传说 [5] - 百年"将军楼"作为民国军事建筑占据制高点,兼具历史价值和观景功能 [6] - 岛上现存特色蚝宅,利用本地大蚝壳混合黄泥浆建造,具有冬暖夏凉、坚固耐久的特性 [6][7] 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 - 龙门岛借平陆运河建设契机,加快打造滨海旅游特色小镇 [7] - 当地居民自发改造老宅为特色民宿,选址在将军楼和青云梯旁,占据景观优势位置 [7] - 龙门大桥作为新地标贯通海域,未来将承担平陆运河船舶通航功能 [7] 自然资源特色 - 鱼骨沙洲形成潮汐奇观,每日退潮时显露鱼脊状沙滩,涨潮时完全淹没 [3][4] - 景区36平方公里海域分布100多座岛屿,通过曲折水泾相连,红树林生态资源丰富 [3] - "龙泾还珠"自然景观由钦江、茅岭江入海口与群岛共同构成,自古列为钦州八景 [3]
绿掩吊脚楼  鼓伴水花舞(寻找最美乡村·曼掌村)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文旅融合 - 曼掌村将传统傣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开发竹藤器具、象脚鼓等民族手工艺品 [2] - 村寨保留完整傣族干栏式建筑和传统文化,户户是加工坊,楼楼是展销点 [2] - 泼水节前后是曼掌村最热闹时节,游客参与泼水活动,体验民族服饰和慢生活 [2] 旅游体验 - 游客在曼掌村可享受打水仗乐趣,身着傣装逛街旅拍,在吊脚楼品味咖啡 [2] - 村寨古朴傣家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中,提供独特文化氛围 [2] 经济发展 - 曼掌村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找到富民兴寨路径 [2] - 村寨居住102户人家,有500多年历史,保留完整傣族传统文化 [2]
镜头丨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
旅游日主题活动 - 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各地推出多样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1] 乡村旅游发展 - 重庆市南川区黎香湖镇开发湖畔露营、水上运动、特色民宿等产品带动经济 [3] - 厦门市同安区针对"微度假"需求形成观光、休闲、研学等多元业态 [4] - 广西阳朔县利用遇龙河山水资源打造夜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 [5] 旅游产品创新 - 海南省海口市通过光影投影技术展现海洋与妈祖文化,打造时尚消费城市 [6] - 广东省连州市推出涵盖非遗文化、自然奇观、沉浸式体验等系列文旅活动 [7]
N种玩法“解锁”假期多巴胺 各地“小美好”汇成文旅“大流量”
央视网· 2025-05-02 17:22
国内旅游市场升温 - "五一"假期第二天国内旅游市场大幅升温 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1] - 福建太姥山世界地质公园客流达平日6倍以上 截至11时入园人数1.3万人次 [3] - 景区引进"外骨骼"智能登山设备 通过AI计算提供额外助力 传感器实时感知地形调节关节力度 [5] - 太姥山景区推出畲族竹竿舞 星空露营 飞拉达等互动体验活动 [7] 广西阳朔旅游亮点 - 广西阳朔吸引大量外国游客 游客泛舟漓江 夜宿特色民宿 [8] - 十里画廊成为外国游客热门选择 游客骑行河畔或乘竹筏漂流 [10] - 遇龙河畔鸡窝渡村30多家酒店及民宿受外国游客青睐 凭借依山傍水环境和古色古香建筑风格 [12] 青海海西文博游创新 - 青海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千年历史王冠成游客关注焦点 [12] - 王冠采用银胎鎏金工艺 由2500多颗珍珠 绿松石 青金石及石榴石编织成网 [14] - 博物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三维图像 游客可通过多媒体互动屏360度欣赏文物 [16] - 复刻墓葬发掘原状 包括"墓室暗格"和壁画 提供沉浸式考古体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