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软实力

搜索文档
座椅的较量:什么在决定车企软实力?
晚点LatePost· 2024-05-08 23:41
汽车座椅行业变革 - 座椅从功能性部件升级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零重力座椅从50万元车型下探至15万元区间[11] - 新势力将座椅视为"第三生活空间"关键配置,蔚来ES8"女王副驾"和理想ONE的Nappa真皮座椅验证了这一策略[7][8] - 座椅在整车Bom成本占比从3%-5%升至5%-10%,20万元车型单椅成本达2000-3000元[12] 新势力产品策略 - 理想汽车通过内部调研确定"将资源投入用户最易感知的内饰"策略,90%员工选择将1万元预算全投内饰[5][6] - 李想观察到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均为同级别内饰最佳车型",据此制定座椅优先战略[6] - 蔚来因2021年座椅舒适度危机投入1亿元自研,形成专属座椅平台[21] 供应链格局变化 - 本土供应商继峰股份凭借新势力订单实现突破,2023年营收215.7亿元(同比+20.6%),净利扭亏为2.1亿元[14][16] - 二线供应商以高配合度和性价比获取订单,继峰2023年获得奥迪/一汽大众5个车型定点[16] - 传统五强(延锋/李尔/安道拓/佛吉亚/丰田纺织)仍占据70%市场份额,行业技术壁垒高[15][17] 技术迭代趋势 - 功能配置快速升级:按摩点位从10点增至24向调节,极氪009单椅价值宣称超50万元[11] - 自研模式分化:新势力深度参与骨架设计,传统车企多采用合资降本[21][22] - 问界开创"跨级供应商合作"模式,直接对接二三级供应商定义产品[22] 行业本质变化 - 座椅重要性超越传统"三大件",反映汽车属性从工具转向生活空间[10][22] - 软实力投入成为新竞争维度,但规模效应仍使头部供应商占据优势[17][18] - 本土企业在细分领域(如上海沿浦骨架业务)实现63.9%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