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经济发展
搜索文档
沙海变绿洲 荒漠绽新颜——库布其沙漠治理纪实
新华社· 2025-10-02 17:27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治理率已达40% [3][12] - 通过锁边林草带、光伏治沙带、穿沙公路等综合模式,构建了立体生态防护网络,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量 [5][7][9] - 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带动了沙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并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 [13][16][22] 生态治理成就 - 库布其沙漠已有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治理,治理率达40% [3][12] - 在沙漠北缘筑起420公里锁边林草带,并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 [5]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4247公里,推动生态治沙面积约433万亩 [9] - “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8223平方公里降低到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 [9] -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1995年减少570万亩,近10年减少向黄河输沙约3亿吨 [12] 技术创新与模式 - 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以路治沙”治理模式 [9] - 对“十大孔兑”采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综合治理模式 [9] - 治沙机械化率达75%,使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将治沙效率提升5倍以上 [25] - 光伏治沙通过掺拌红泥和生物肥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5] 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 - “光伏长城”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8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4900万吨 [13] - 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带动沙区38万农牧民就近就业,参与治沙的农牧民每人每天至少能挣300元 [13][14] - 2024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已建成碳汇林285万亩 [13] - 2024年鄂尔多斯市沙漠类景区接待游客超2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 [16] 国际影响与合作 -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促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和协议,开展了“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等国际合作项目 [22] - 乌兹别克斯坦官员表示库布其治沙模式对其国家有借鉴意义 [20] - 中国政府将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建设中阿、中蒙和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支持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