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荒漠化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0:02
宁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 中新网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23日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宁夏荒漠化 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比2019年减少71万亩和40.7万亩,宁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已连续25年实现"双缩 减",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十四五"以来,宁夏成立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规划治 理任务820万亩,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564万亩,占总任务的68.7%。据宁夏林草局副局长王自新介绍, 今年6月30日,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带实现全线贯通。今年年底前,宁夏境内的毛乌素沙地流 动沙地将全面固定。 在防治过程中,宁夏全面应用草方格治沙技术,并研发出刷状网绳草方格,相较于传统草方格,其使用 寿命可提高2至3年以上。同时,宁夏全面推广的蓝藻沙结皮技术 ...
分享防沙治沙经验 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在达拉特旗巴音嘎查至蒲圪卜村的公路旁,无人机、散草铺设机、自行式履带沙障一体化铺设机等设备 一字排开。随着科技发展,机械铺设草方格的效率大幅提升,沙漠植被成活率显著提高。"在巴西东北 部地区,荒漠化在不断蔓延。我希望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专业经验与创新举措, 并探讨巴中两国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巴西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卢恺说。 据介绍,鄂尔多斯市在"光伏长城"治沙带建成光伏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约80万亩。待 在建、已批复光伏项目全部建成,可实现防沙治沙面积超200万亩。"中国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方面付 出了巨大努力,将防沙治沙工程发展为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惠民工程,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 就。"巴西阿巴气候解决方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贝阿特丽斯·阿泽维多·德·阿劳若说。 秋日里的库布其沙漠,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昔日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意盎 然、生机勃勃。 日前,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 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议题,深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实地考察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建设、光伏治沙、 ...
沙海变绿洲 荒漠绽新颜——库布其沙漠治理纪实
新华社· 2025-10-02 17:27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治理率已达40% [3][12] - 通过锁边林草带、光伏治沙带、穿沙公路等综合模式,构建了立体生态防护网络,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量 [5][7][9] - 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带动了沙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并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 [13][16][22] 生态治理成就 - 库布其沙漠已有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治理,治理率达40% [3][12] - 在沙漠北缘筑起420公里锁边林草带,并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 [5]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4247公里,推动生态治沙面积约433万亩 [9] - “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8223平方公里降低到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 [9] -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1995年减少570万亩,近10年减少向黄河输沙约3亿吨 [12] 技术创新与模式 - 形成“以路划区、路定沙阻、路进沙退、路通业兴”的“以路治沙”治理模式 [9] - 对“十大孔兑”采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综合治理模式 [9] - 治沙机械化率达75%,使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将治沙效率提升5倍以上 [25] - 光伏治沙通过掺拌红泥和生物肥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5] 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 - “光伏长城”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8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5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4900万吨 [13] - 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带动沙区38万农牧民就近就业,参与治沙的农牧民每人每天至少能挣300元 [13][14] - 2024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已建成碳汇林285万亩 [13] - 2024年鄂尔多斯市沙漠类景区接待游客超2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 [16] 国际影响与合作 -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促成了多项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和协议,开展了“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等国际合作项目 [22] - 乌兹别克斯坦官员表示库布其治沙模式对其国家有借鉴意义 [20] - 中国政府将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建设中阿、中蒙和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支持 [23]
“全球治沙样本”迎来车企力量:长安福特解锁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密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10:45
全球荒漠化治理现状 - 全球167个国家近20亿人面临荒漠化威胁 每年有1200万公顷耕地消失 [2] -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历时46年 用30万棵植被构筑3046公里绿色长城 [2] - 中国治沙技术跨洲移植至非洲萨赫勒地区 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杰出贡献奖 [2] 长安福特治沙行动实施 - 长安福特成为首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环保行动的车企 带领车主深入沙漠腹地赠送10000余棵幼苗并参与种植 [5][14] - 福探长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吸引超6.8万名车主加入 执行百余场公益行动 [12] - 公益活动覆盖鸟类栖息地保护 农产品助销 儿童心理关怀等多个领域 [12] 车辆性能与用户体验 - 探险者车队穿越奥陶纪地质运动形成的柯坪大湾沟刀片路 依托纵置后驱平台与纯机械托森差速器保持强劲牵引力 [15] - 在图昆公路风沙环境中 四驱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变化并分配扭矩 [15] - 车辆后排座椅纯平放倒可形成近6㎡空间 配合B&O音响系统提供沙漠露营体验 [17] 企业战略与社会协同 - 福特汽车持续开展环保奖 员工志愿行动 福野守护计划等更美好世界公益项目 [12] - 将环保公益转化为可感知 可参与 可传承的用户深度体验 [14] - 社会力量与国家工程协同发力 构建企业车主共建共治的创新模式 [20][22]
行业首个!长安福特以“车轮之力”,参与书写中国治沙新答卷
齐鲁晚报· 2025-09-25 21:17
公司行动与项目 - 长安福特组织车主车队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参与公益远征,车主被称为“福探长”[1] - 公司通过“福探长行动”带领车主深入沙漠腹地,赠送并亲手种植超过10000棵幼苗[5][9] - “福探长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吸引超过6.8万名车主加入,执行了百余场公益行动[12] - 公司成为首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环保行动的车企,将公益转化为用户深度体验[14] - 公司持续开展包括福特汽车环保奖在内的“更美好的世界”公益项目,拥有25年项目沉淀[5][12] 行业背景与意义 - 在行业普遍收缩公益投入的背景下,公司选择逆流而上,投入生态治理[5] - 公司的行动树立了车企助力国家生态工程的新范式,开创了企业参与的新模式[14][19] - 行动体现了品牌基因中的“长期主义”,并将用户从“驾驶者”进化为公益“守护者”[5][18] - 企业参与国家生态工程、社会力量协同治理的新模式,为荒漠化防治注入新活力[19][21] 产品性能展示 - 车主驾驶福特探险者穿越极限路况,包括柯坪大湾沟的锋利“刀片路”[13] - 车辆凭借纵置后驱平台与纯机械托森差速器,在极限路况下保持强劲牵引力[13] - 在图昆公路风沙路况下,车辆四驱系统可瞬间感知变化并智能分配扭矩[13] - 车辆后排座椅可纯平放倒,打造出近6平方米的后备箱露营空间[16]
中国第七大沙漠治理率达40% 实现“更绿的沙漠”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1:09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 - 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本世纪初的4.6%达到现在的40%,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3] -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在2014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3] - 当地有意保留部分小沙丘以发展旅游体验,沙漠腹地已难见连绵大沙丘 [4] 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 - 穿沙公路总里程达4247公里,两侧绿化带将沙漠固定 [3] - 内蒙古第一条穿沙公路于1999年建成,逆转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在库布其沙漠的新能源大基地中可见银光闪闪的光伏板 [1][3] - 2023年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启动了“立体光伏治沙工程”合作项目 [3] 技术输出与国际合作 - 鄂尔多斯与20多个国家建立技术合作,向非洲、中东等地区输出智能治沙装备 [5] - 鄂尔多斯设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推动国际合作 [3] - 2017年库布其沙漠治理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 [3]
【新华社】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闭幕 与会各方达成共识
新华社· 2025-09-18 10:56
论坛举办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了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技术和创新应用实践,分析了当 前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技术难题及其解决之道,探讨了推动产业融合和政策协同的现实需求,共商全球携 手应对之策。 在闭幕式上,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 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发布了《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伙伴关系倡议》。 共识倡议科学划分封禁保护区、系统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治可治之沙、需治之沙;呼吁加强全球 行动,将草原保护修复纳入全球生态治理核心议程,推动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倡议成立 国际草原联盟,支持设立国际草原日。 9月17日,为期2天的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闭幕。与会各方达成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闭幕 与会各方达成共识
新华社· 2025-09-17 20:56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7日电 (记者 恩浩)17日,为期2天的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 治区鄂尔多斯市闭幕。与会各方达成《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 共识倡议科学划分封禁保护区、系统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治可治之沙、需治之沙;呼吁加强全球 行动,将草原保护修复纳入全球生态治理核心议程,推动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倡议成立 国际草原联盟,支持设立国际草原日。 论坛举办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了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技术和创新应用实践,分析了当 前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技术难题及其解决之道,探讨了推动产业融合和政策协同的现实需求,共商全球携 手应对之策。 在闭幕式上,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 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发布了《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伙伴关系倡议》。 ...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达成共识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9:25
中新社内蒙古鄂尔多斯9月17日电 (记者 陈溯 李爱平)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17日在内蒙 古鄂尔多斯闭幕,与会各方达成《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 本届论坛聚焦科学防治荒漠化、科技赋能综合治理、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土地友好型商业 发展等议题,通过主旨报告、专题发言、对话交流、现场参观等环节,展示了中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 进新时代"三北"工程的科学理念、实践措施、成效进展和美好蓝图。(完) 共识强调,防治荒漠化不仅是对生态的恢复,更关乎人的尊严,主张尊重自然,科学防治,坚持山水林 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修复退化沙化土地与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相结 合,全力构建人沙和谐共生新格局。 共识倡议科学划分封禁保护区、系统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治可治之沙、需治之沙;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和应用技术攻关,推动荒漠化防治从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呼吁加强全球行动,将草原保护修复纳 入全球生态治理核心议程,推动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倡议成立国际草原联盟,支持设立 国际草原日;欢迎全球企业界响应"土地友好型商业发展"倡议,加大绿色投资,创新商业模式;重申支 持广泛开展国际交 ...
2.57亿公顷、2亿亩、1200亿元……多角度“数”看“黄皮肤”持续披新绿
央视网· 2025-09-17 11:43
治理成效 -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三北工程完成荒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超2亿亩 [1][7] - 中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 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万公顷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67万公顷 [4] - 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 植被平均盖度达到20.22% 较10年前上升2.6% [4] 环境与社会影响 - 近10年中国发生沙尘天气次数较上个10年减少了30% [4] - 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率先实现了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7] - 通过发展沙产业 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 [10] 国际合作 - 中国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先后成立中阿、中蒙和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 [13] - 中国在蒙古、中亚、非洲等地建立治沙示范基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