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产业发展

搜索文档
“中国新特产”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果” 产业链多点开花、品类多
央视网· 2025-07-24 15:34
行业概况 - 中国橄榄油产业发展迅速,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市场份额占比已达30%左右 [1] - 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1173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 [7] - 油橄榄全产业综合产值从2015年11亿元增长至45亿元,增幅达300%以上 [1] 区域优势 -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北纬33度油橄榄"黄金种植带",湿度低、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独特地理气候孕育高品质橄榄果 [12] - 当地特级初榨橄榄油产量占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70%左右 [1] - 油橄榄种植从初期100多个品种优化至10余个高产高油率品种,包括引进良种和培育本土品种 [23] 生产技术 - 采用物理冷榨技术,温度控制在27℃以下(传统为60℃),完整保留风味和营养成分 [14] - 每10斤鲜果仅能压榨15斤橄榄油,采收需在霜降前后以保证营养与成熟度最佳平衡 [12] - 鲜榨橄榄油经充氮隔氧、避光恒温储存两个月沉淀,获得特级初榨品质 [16] 产品创新 - 开发出橄榄木艺品、调味品、文创、护肤品等6大类80余种产品,实现产业链延伸 [22] - 研发风味橄榄油(如柠檬香味、当归红枣混合)等功能性饮品 [20] - 对果渣萃取制作有机肥,从橄榄油提取化妆品和医药用营养物质,利用率达"吃干榨尽" [22] 市场拓展 - 特级初榨橄榄油出口至美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 [2] - 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50%以上产自陇南,产品获多个国际金奖 [18] - 形成"种植户+合作社+协会+基地+公司"合作模式,推行订单农业稳定供应链 [25] 产业价值 - 油橄榄种植使白龙江流域荒山披绿,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群众收入 [9] - 采收旺季鲜果24小时内完成压榨,保障风味留存 [26] -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深度研发多酚、黄酮、角鲨烯等成分,挖掘潜在价值 [28]
书写“液体黄金”的产业发展故事(尝尝“中国新特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3 07:00
油橄榄产业发展概况 - 甘肃陇南被认证为中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弱碱性土壤与北纬33°地理位置完美契合,气候条件优于湿度较高地区,利于油脂积累 [7] - 油橄榄产业历经50年发展,从试验种植到产业化升级,种植面积达117.35万亩,鲜果年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45亿元,基地规模、产量及经济效益均居全国首位 [7] - 产业覆盖44个乡镇,带动40余万群众增收,主产区人均产业收入超4000元,被命名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武都区获"中国油橄榄之乡"称号 [7] 种植技术与品种优化 - 通过品种驯化,适生海拔从1200米提升至1600米,突破传统分布极限 [7] - 从最初引进的30个品种中淬炼出八大省级良种,包括莱星、豆果、阿尔波萨纳等,经过连续多年出油率、抗病性和丰产稳定性验证 [9] - 2022年开展航天育种合作,将油橄榄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进行空间诱变实验,并连续多年开展核辐射育种试验 [12] 生产加工与技术创新 - 橄榄油需在24小时内完成压榨,采用28摄氏度低温物理压榨技术,完整保留多酚等活性物质 [11][12] - 祥宇油橄榄公司日处理鲜果560吨,拥有3条进口冷榨线,氮气恒温储油库获评"北半球最佳储存技术",盲审评奖中获得88枚国际橄榄油大赛奖章 [11] - 成立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30余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3] 经济效益与农户收益 - 农户潘志新种植7亩油橄榄,两吨果子可稳赚两万多元,种植省力且适合留守老人参与 [8] - 礼县通过政府补贴(每亩600元)和无人机运苗技术,使种植成本降低四成,成活率显著提升 [9] - 荒山改造成效显著,礼县3.6万亩荒山变身"绿色橄榄林",6130亩新栽计划正在推进 [9] 产品特性与市场认可 - 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植物油,含橄榄苦苷、羟基酪醇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作用 [12] - 特级初榨橄榄油通过理化检测和品油师感官评审双重认证,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 [12] - 产业创新联合体已申请专利、商标、地标等42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56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