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解约权

搜索文档
家长万元课时费险些打水漂 “预付式消费”新规亮剑校外培训乱象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9:13
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例 - 武汉某音乐培训机构在收取家长吴曼17188元预付课时费后突然搬空教室,拒绝按约定退费[1] - 机构要求按原价核算剩余23节+80节课程,扣除服务费后仅退40%,实际应退14634.6元[1][5][6] - 法院判决机构需按优惠价核算并全额退还103节课时费,同时支付利息[1][7] 行业普遍问题 - 预付式消费纠纷集中在教育培训、健身、美发、餐饮等领域,商家常以优惠诱导预存大额资金[2] - 常见套路包括迁店增加履约成本、拖延退费、转移资产、失联跑路等[3][7] - 部分机构采用空壳公司签约+私人账户收款的金蝉脱壳术逃避责任[7] 新规核心内容 - 《解释》赋予消费者因经营场所变更导致成本增加时的法定解约权[3] - 否定按原价折算剩余费用的行业潜规则,强制按实际优惠价核算[4][7] - 明确特许品牌方和商场的连带责任,商场需承担入驻商家资质审查义务[8][9] 行业影响 - 线上教培机构数量激增,部分机构利用话术诱导充值但服务不符承诺[10] - 新规要求机构重新审视合同条款,推动从赌运气向拼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变[10] - 需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机制缓解预付费焦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