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

搜索文档
非遗里生生不息的法治文化
人民网· 2025-06-13 09:11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载体与表达 - 传统技艺作为文化载体体现规矩理念 如《考工记》技术规范与南京云锦72道工序的严格标准 [2] - 器物形制与纹饰具有法治象征意义 如商周青铜器饕餮纹象征权力 徽州木雕"獬豸辨忠奸"图式体现司法信仰 [2] 文艺叙事中的法治教化机制 - 艺术形式传播法治思想 如华北皮影戏《包公案》与苏州评弹《杨乃武与小白菜》演绎司法案例 [3] - 符号系统编码法律权威 如瑶族石牌刻斧头铜钱表示赔偿规则 徽州宗祠"规匾"通过书法形制构建视觉化规范 [3] - 商业规则与文化记忆融合 如晋商票号"汉字密押"将商业规则转化为五言诗韵密码系统 [3] 民间仪式中的规范生产体系 - 仪式程序转化法治原则 如山西侯马盟书朱砂写盟约 苗族"议榔"血酒盟誓确立规约 [4] - 行业自治形成市场规范 如景德镇陶瓷行会"开窑公议"制度共同议定产品标准 [4] - 习惯法调解纠纷 如白族"三方老人会"讲古比今调解矛盾 彝族"德古"掌握117种习惯法案例 [4] 传统法律智慧的现代价值 - 非遗中的法律智慧是中华法系对当代法治建设的遗产 需进行创造性转化 [5]
“文化+普法”新地标,法治书屋打造学法新风尚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5:44
法治书屋建设 - 温县群众法治书屋位于河南省温县慈胜公园内,毗邻千年古刹慈胜寺,北接黄河文化带,南邻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依托温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慈胜公园的人文景观而建 [1] - 书屋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填补了县域法治文化基础设施空白,通过打造"书香法治综合体",破解基层群众法律需求分散化、碎片化难题 [3] - 书屋精选涵盖宪法、民法典、青少年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书籍上千余册,配备电子阅览区与智能检索系统 [3] 法治服务创新 - 书屋通过法治动漫视频展播、普法情景剧互动、法治名人名言长廊等场景设计,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视听语言 [3] - 特设"法律门诊"专区,每周邀请资深律师驻场答疑,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指引、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公益服务 [5] - 配备智能法律机器人"小法"全天候在线,一键解答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民生热点问题 [5] 法治宣传推广 - 书屋与周边社区、学校建立紧密联系,构建"1+N"法治传播网络,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 [5] - 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法治漫画手册,针对老年群体制作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传单 [5] - 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