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

搜索文档
法治守护一河清水, 赤水河流域协同立法筑起生态保护屏障
新京报· 2025-07-22 07:15
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立法 - 2019年起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云贵川三省协同立法工作 从"各管一片"转变为"协同立法"模式 [1][2] - 2021年7月三省同步施行《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及《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 实现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 [2][3] - 立法聚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与区域协同等5个方面 建立跨区域协同执法机制 [3] 流域治理成效 - 泸州全市13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长江出川断面、赤水河入长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4] - 古蔺县关闭66座小水电站、17个码头、32家石材加工厂 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6] - 赤水河古蔺段两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城镇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达92% [6] 白酒产业环保措施 - 某酿酒企业投资建设两座污水处理站 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 执行GB27631-2011直接排放限值 [5][6] - 吴家沟污水处理站日处理2000吨 针对高COD浓度废水增设深度处理系统 实现100%达标排放 [5] - 古蔺县关闭204家小酒厂、规范整改129家 推进酒业清洁生产模式 [6]
中国特色流域经济学:解锁中国流域治理的“密码”
中国环境报· 2025-05-06 07:23
流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流域治理提供指引 包括新发展理念驱动经济协同升级 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态与经济统一 文化思想激活文脉生态价值 法治思想筑牢制度根基 [2][3] - 中国特色流域经济学需整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 流域系统治理理论 构建兼具解释力与预测力的自主知识体系 [6][7][8] - 理论框架需量化资源环境动态阈值 构建"绿色技术-产业-市场"联动机制 设计跨区域生态补偿标准 突破西方理论局限 [9] 流域治理实践案例 - 长江经济带实施"生态筑基 绿色突围"战略 2016年后水质提升且鱼类物种恢复 上海等城市淘汰落后产能并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4] - 黄河流域推行"节水固本 修复强基"模式 构建水资源消耗"双控"体系 上游农业节水改造提升利用率 水土保持工程减少入黄泥沙 [4] - 珠江三角洲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化开放 培育战略性产业 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凸显区域协同效应 [5] 学科建设实施路径 - 需扎根中国实践 聚焦"大江小流并存 生态经济博弈 上下游冲突"等本土问题 构建适配国情的分析框架 [9] - 以长江 黄河 珠三角为样本形成"问题驱动-实践验证-理论升华"闭环 实现治理经验向理论创新的转化 [9] - 融合生态经济学 区域科学 环境法学等交叉学科 研发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建立协同发展模型 制定立法负面清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