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导向转型

搜索文档
大摩:中国反内卷运动能否取得成功
2025-08-12 23:0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宏观经济及政策调整 涉及房地产、电动车、太阳能等新经济私营部门[1][2] - 公司层面未明确提及具体企业 但讨论对象包括国有部门及私营企业产能问题[4]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转向与反内卷** - 2024年9月起政策转向应对通缩 目标反对产业升级 但执行难度大[1][2] - 内卷表现为价格崩溃与利润率压缩 典型案例为电动车和太阳能行业的价格壁垒及资本支出复制[2] - 与2016年产能遏制不同 当前价格压力集中在下游 过剩产能集中于私营部门 且面临更高债务和老龄化压力[4] **经济指标与刺激措施** - 预计实际GDP增速低于4.5% 名义GDP增速约3.5% 美国GDP平减指数未来12个月维持-0.8%至-0.9%[5] - 需求端刺激措施包括:1,380亿人民币汽车以旧换新配额、1,000亿全国生育补贴、300亿学前费减免 显示消费导向转型[5] - 改革成功指标:PPI上下游企稳 核心CPI(尤其服务业)达2%目标 企业利润率稳定 家庭储蓄率下降[6] **结构性改革建议** - 需透明规则遏制重复价格管控 避免恶性竞争[3][7] - 改革地方政府激励机制 评估重点转向民生、社会福利及环境 非仅产出指标[7][8] - 税收制度改革 奖励直接税效率 非间接交易税 资源重分配至社会福利领域[3][8] 潜在风险与外部因素 - 企业单边削减产能或无需求刺激可能恶化下游状况[6] - 美国关税上调风险或进一步放缓中国出口增速 不利通胀形势[1][6] 其他关键细节 - 反逆向淘汰可促进竞争 但需避免普遍价格下限或强制性产能削减[7] - 2026年计划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