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合规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阳光消金被罚140万:合作业务与贷后管理问题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0:52
公司处罚事件 - 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140万元罚款 [1] - 具体违规事由包括合作模式存在不足、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贷后管理有效性不足以及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 [1] - 公司2024年经营压力显著增大,总资产降至97.83亿元,全年净利润0.58亿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1% [2] 监管关注重点 - 监管层对消费金融领域合规经营要求严格,本年度已开出第二张超百万元罚单 [1] - 监管多次强调不得将核心风控外包,要求持牌机构对授信、定价等核心环节进行自主把控 [2] - 2025年4月颁布的助贷新规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对商业银行自主评审贷款实施不当干预 [3] - 监管处罚已从机构处罚扩展到“双罚制”,同时追究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 行业违规趋势 - 在2025年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机构开出的5张罚单中,贷后管理失当和征信合规问题成为行业两大违规高发领域 [3] - 多家机构如阳光消金、蚂蚁消金、中邮消金均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而受罚 [3] - 征信管理方面,内蒙古蒙商消费金融和湖北消金因违反信用信息相关管理规定分别被罚83万元和72.7万元 [3] - 合作问题罚单涉及金额通常大于其他受罚事由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过度倚重外部助贷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监管和市场波动影响 [4] - 行业需要加大自营业务比例、打造自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以抵御外部风险 [4] - 随着助贷新规逐步落地,合作类业务的严监管趋势将有增无减 [4] - 其他持牌消金机构需汲取教训,在增强自营能力的同时避免重蹈覆辙 [5]
消费金融须坚守初心合规经营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消费金融行业业务投诉量增多,涉诉案件呈上升趋势,多数案由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催收行为不当 [1] - 用户反映部分消费金融机构存在暴力催收、高收费标准和拖沓金融服务等问题,导致体验不佳 [1] - 消费金融机构定位为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与银行形成互补,但部分机构忽视初心,导致投诉激增和服务恶化 [1] 监管与合规要求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建立逾期贷款催收管理制度,禁止暴力、威胁等不正当催收手段 [2] - 消费金融机构需畅通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将问题前移,避免透支信任的暴力催收行为 [2] - 头部机构为信用良好的用户提供灵活还款计划,优化还款方式以应对贷后困难 [2] 行业发展方向 - 消费金融机构需加强公司治理,开辟利润增长点,降低信贷成本,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3] - 行业需强化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将用户投诉转化为弥补短板的动力,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忘服务初心 [2][3] - 提升服务质效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需进一步激活消费并增强经济韧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