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涉网安全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用户侧涉网安全管理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10-16 17:11
出台背景和意义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使源网荷储耦合度提高,用户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日益显著,因用户侧问题引发的电力故障呈增多趋势[2] - 政策旨在完善涉网安全管理体系,与既有针对新能源、新型并网主体等环节的文件形成互补,构建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完整政策框架[3] - 政策是强化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在需要,旨在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安全责任落实难、标准要求落地难、管理执行难等问题[4] - 政策推动形成用户侧为主体责任、电网企业为专业管理责任、能源监管部门为监督管理责任的多方协同共治格局[5] 总体要求 - 政策核心是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坚持统一认识、风险导向、责任清晰和协同共治的原则[6] - 要求科学界定管理范围,聚焦可能对系统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点电力用户,建立年度管理清单,实现精准识别和分类管控[6] - 明确电力用户为涉网安全主体责任人,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承担专业管理职责,能源监管部门和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责任[6] - 坚持标准引领,推动涉网技术标准制修订,通过供用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等方式固化管理要求,提升政策可操作性[6] 主要内容:总体要求 - 省级电力管理部门需统筹梳理并认定本地区涉网用户范围,重点覆盖大负荷用户、电能质量敏感型用户、源荷混合型用户、负荷聚合类用户及自备电厂等类型[8] - 明确电力用户是涉网安全责任的第一主体,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加强专业管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派出机构履行监督责任,形成“用户落实、电网管理、政府监督”的责任链条[8] - 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全面、责任清晰、协调有序的用户侧涉网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治理水平[8] 主要内容:源头管控 - 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需全程参与用户接入系统的设计、审查、安装、调试和验收环节,严把接入关、设备关和标准关,确保设备满足运行安全和电网兼容要求[9] - 重点强化继电保护装置和低压脱扣装置的合理配置和定值管理,避免因设备配置不当导致电网事故[9] - 对于涉及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装置的用户,需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升设备抗扰度水平,并加快涉网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以消除安全隐患[9] 主要内容:运行管理 - 要求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侧运行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电力用户需向调度机构提供关键运行数据并具备执行调控指令的能力[10] - 各地需建立“一户一档”,对涉网用户进行分类建档和风险评估,建立动态风险台账,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10] -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非法控制行为,并推动用户侧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模式参与调度,提高灵活调节能力[10] 主要内容:监督管理 - 省级电力管理部门需建立年度核查制度,将涉网安全作为日常监管重点,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用户依法采取限制运行、暂停接入等措施[11] -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需将用户侧涉网安全纳入电网风险管控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11] - 部署了低压脱扣装置专项排查工作,全面摸清配置情况并优化参数设置,防止因误动作引发大面积停电[11] 实施范围与职责界定 - 管理范围聚焦于易造成一般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或对系统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力用户,而非所有用户,旨在精准识别风险主体并实施针对性管控[12] -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对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的涉网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省级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对纳入管理范围的电力用户实施监督管理[12] - 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负责用户涉网安全的专业管理,依据包括《电力法》等法规,涵盖用户接入系统、涉网装置配置、技术监督等方面[13] 保障措施 - 落实各方责任,要求省级电力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工作机制,能源监管机构强化监督,电网企业加强专业管理,电力用户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协同共治格局[14] - 通过供用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等方式明确权责,推动相关标准制修订以解决跨行业标准差异问题,健全管理制度体系[15] -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机制,对相关用户开展年度核查和专项排查,对问题用户依法督促整改,对严重危害电网安全的及时采取停电等措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