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堆

搜索文档
合锻智能(603011):全球聚变发展进入快车道 核心部件制造龙头扬帆启航
新浪财经· 2025-06-08 08:3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以及智能分选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主要包括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智能化集成控制及新材料等 [1] - 近年来核聚变行业加速发展,公司深度布局聚变堆核心零部件,作为产业链龙头企业,第二增长曲线逐渐形成 [1] - 公司董事长严建文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 [1] 核聚变业务进展 - 2024年公司参与了聚变堆、真空室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工作,中标聚变新能(安徽)采购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重力支撑项目包(1) [1] - 公司完成了首套真空室原材料采购与验收工作,真空室扇区及下窗口延长段进入焊接、检测工序,首套重力支撑已达到交付状态 [1] - 公司还参与了BEST项目真空室偏滤器项目研制工作,在预研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 [1] 全球核聚变行业发展趋势 - 短期来看,2025年开年以来BEST项目招标密集,聚变产业链企业订单逐渐落地 [2] - 长期来看,2030s预计国内建成CFEDR工程堆,2050年建成PFPP原型电站 [2] - 全球范围内,ITER计划在2035年实现氘氚聚变运行,2050年建成DEMO [2] - 美国Helion Energy计划2028年部署首座核聚变电站,CFS预计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商业聚变发电厂 [2] 高端成形机床业务 - 公司是成形机床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多领域 [3] - 液压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公司在重型模锻、重型自由锻等方面实现突破 [3] - 2024年公司定制液压机、机压机合计收入8.6亿元,同比+7.9% [4] 智能分选设备业务 - 公司光电分选设备面向大米、杂粮、茶叶、固体废弃物、矿石、煤炭六大分选领域 [4] - 2024年公司色选机业务实现营收11.5亿元,同比增长25.9%,2021-2024年3年CAGR约为26.2% [4]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收24.8、28.4、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7、1.34、2.58亿元 [5] - 当前聚变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5]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05 16:31
产业专题 Z 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 产业研究中心 摘要: 产业专题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 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 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 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 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 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 ...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
国泰君安· 2025-06-05 08:40
核能原理与技术路径 - 裂变反应是重原子核吸收中子分裂释放能量和新中子,聚变反应是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混合堆利用D - T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驱动非易裂变材料裂变[2] - 可控核聚变分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磁约束中托卡马克装置技术成熟但有“可控性”与“自持性”壁垒,惯性约束下Z箍缩驱动聚变 - 裂变混合能源堆出现[2] 国内混合堆发展情况 - 中核集团和联创超导(联创光电持股40%)主导的星火一号,总投资约200亿,目标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座聚变 - 裂变混合发电厂[2] - 国光电气和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彭先觉院士团队主导的先觉聚能,定位“研究院 + 公司”模式,目标2040年实现商业化供能[2] Z箍缩混合堆相关情况 - Z箍缩混合堆核心在于脉冲大电流技术和氚增殖包层技术,配套装置关注大功率脉冲电源和氚工厂[2] - 王子新材下属子公司宁波新容特种电容器可用于混合堆大功率脉冲电源系统[2] - 国光电气是国内氚工厂领域供应商,Z箍缩混合堆链主企业[2] 风险提示 - 产业政策不及预期、技术突破及降本不及预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