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控股权收购

搜索文档
Goheal:收购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控股权,要闯过哪几道“隐性门槛”?
搜狐财经· 2025-05-08 17:53
在资本市场的棋盘上,控股权并购绝非只是"出价最高者得"。尤其是在香港资本市场这个既开放又高度监管的舞台上,想收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不仅 要能拍出好价,更要闯过一道道"隐形门槛"——门里是资源和主动权,门外则是监管、合规与高悬的问责机制。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作为专注跨境并购的操盘者,我们发现,许多投资者对港股并购仍停留在"先谈价格、再走流程"的阶段性思维中,殊不知,真 正决定交易能否落地的,不是估值模型的精美程度,而是你是否了解这几道隐形关卡背后的监管逻辑与实操策略。 第一道门槛,是"红线在前"的法规陷阱 "持股超过30%必须发起全面要约收购"——这是很多收购方眼中港交所最"硬核"的一条监管红线。 举个例子,一家中资企业在港股市场通过连续增持,持股比例从28%跃升至31%,立刻就被要求向剩余全部股东发起全面收购,要么买下所有人,要么退一 步海阔天空。而这个"一步"的成本,可能会让收购计划从盈利变成巨亏。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在实际案例中就多次协助客户设计股权比例"游走 区",通过协议安排、投票权委托等方式,避免"踩线"带来的成本失控。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此外,别以为买下控股权就能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