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港铁融合发展、降本提质增效,这三大港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财经· 2025-05-08 19:14
多式联运场站一体化运营模式 - 中铁联集和宁波舟山港合资成立中铁联集北仑分公司,负责货运组织,码头公司负责装卸生产和列车接发,实行服务窗口和生产调度组织一体化办公模式,打破铁路场站与港口码头传统运营机制[1] - 南沙港南站货场的火车取送和车站装卸管理由港口负责,实现堆场共享,海关监管场所改造后货物可一站式完成订舱、报关等手续并直接装船出口[1] - 钦州港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通过合署办公、资源共享、智能联通等方式,实现多式联运作业区域、海关监管、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生产组织和智慧化的一体化[1] 多式联运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 穿山铁路场站实现场站共享和运营统一后,作业能力提升100%以上,从原8对/天提升至17对/天,年设计作业能力从30-40万TEU提升至80万TEU,2024年实际完成77万TEU[4] - 钦州中心站平均装卸火车效率从12小时/对提升至7小时/对,效率提升58%,日均装卸量从685车提升到991车,多式联运日均转运量从278车增至550车,提升97%[6] - 通过减少二次装卸、转运和堆存,以及海关一体化监管,多式联运组织成本显著降低[8] 多式联运信息化与数据互通 - 广州港南沙港南站TOS系统上线,实现货场与码头信息联动常态化,采用"铁路一港通""云堆场"等技术手段提高效率[5] - 北部湾港集团与国铁集团创新多式联运数据衔接模式,完成港口与铁路系统实时对接,数据时延从30分钟降至1分钟以内[6] - 铁路开放多式联运到发站、装卸车等信息,港口开放集装箱装卸、堆存等信息,推动港铁实现全流程信息互联互通[8] 多式联运业务增长与网络扩展 - 宁波舟山港2024年多式联运箱量达181.8万标箱,同比增长10%,位列全国第二,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67个地级市[5] - 广州港2024年完成多式联运箱量60.5万TEU,同比增长38.9%[5] - 北部湾港2024年完成多式联运量47.6万标箱,同比增长5.3%[6] 多式联运行业现状与挑战 - 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场站衔接不畅[2] - 铁路集装箱专用车与海运集装箱在尺寸、载重方面不协调,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亏吨等问题[2] - 吊装设备标准不一影响转运效率,铁路对集装箱重心偏移和总重控制要求严于水运,增加安全凭证要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