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色农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阳信县创新古树修复保护转化机制助力梨产业“老树发新芽”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15:35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阳信县梨产业发展 核心观点 - 阳信县依托"中国鸭梨之乡"的历史底蕴,通过古树修复保护、多元参与模式和创新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9亿元 [1][4][5] 古树修复技术体系 - 建立"三维诊断(树体结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模型,健全古梨树健康状况诊断体系 [2] - 研发与梨树木质成分一致的新型修复材料,替代传统化学试剂仿木泥,增强仿生修复效果 [2] - 建设"水肥一体化"循环养护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0%,修复古树平均冠幅恢复率达35% [2] - 完善数字监测体系,对693株老梨树建立"一树一档"电子数据库,记录3大类16项指标信息 [2] 多元保护模式创新 - 政府主导编制《古梨树养护技术标准》,涵盖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8项操作规范 [3] - 市场化运作投入2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养护设施,形成四级专业管护机制 [3] - 全民参与建立县乡村网格四级巡护体系,将古树保护纳入林长制 [3] 产业价值转化路径 - 生态修复方面:通过精准施肥、营养通道增加等技术,限制亩产3000斤以内提升长势 [4] - 文化赋能方面:开发6类体验项目及"云认领·智慧梨园"活动,复原古法梨膏制作工艺 [4] - 产业延伸方面:构建现代梨产业链,开发5大类330余种产品,包括梨酒、梨木家具等,推出15个系列文创产品 [4][5] - 文旅融合成效:成功举办梨花会暨民俗文化节,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