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酒
搜索文档
解锁发展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10
旅游业绩表现 - 今年前8个月累计接待游客1382.92万人次,同比增长43.41% [1] - 今年前8个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99亿元,同比增长50.30% [1] - 预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2] - 旅游区“一元摊”项目带动8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间接带动行业增收超1000万元 [5] 旅游发展策略 - 以整座县城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开放式的4A级景区,将历史文化遗存从“静态展品”变为“动态体验” [1] - 贡水河两岸融合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文化符号,打造穿越千年民族时光的体验 [2] - 夜晚有33艘竹筏组成的264米长“巨龙”灯光音乐秀,可容纳128名游客乘筏观景,成为旅游“沸点”项目 [2] - 不依赖稀缺自然奇观,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发展 [7] 农旅融合成效 - 按旅游综合收入15%的比例估算,今年1月至8月当地农产品相关收入达13.9亿元 [2] - 黄坪村通过“春赏梨花、秋采金果”模式,今年黄金梨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3] - 村里依托“阿尼阿兹”浪漫IP,开发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 [3] - 椒园镇黄坪村2450亩梨园实现从单一农业种植到多元业态发展的转型 [2] 线上销售与品牌建设 - 今年9月一场直播活动吸引超4.3万人次观看,6小时内卖出8000多单产品,销售额达19.8万元 [4] - “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当地农产品的价值链 [4] - 去年宣恩烤鱼销量超过110万条,销售额突破3亿元,综合产值超15亿元 [6] - 烤鱼产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间接带动超万人就业,“宣恩烤鱼师”成为劳务品牌 [6] 产业带动效应 - 旅游热潮激活了农产品产销,带动了就业增收,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 [1] - 旅游的火爆为宣恩富硒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推动农业从“单打独斗”向“文旅+农业”转型 [2] - 县城百余家烤鱼店座无虚席,20多种创新口味的烤活鱼成为游客必尝特色美食 [6] - 从几家烤活鱼店到百家门店集群,从肩挑背扛的农产品贩卖到线上线下热销 [7]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酥梨之乡”山西祁县:万亩酥梨成熟上市 果香四溢助农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01 11:55
产业规模与产量 - 祁县被誉为“中国酥梨之乡”,酥梨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名片[1][3] - 2023年酥梨总产量预计达16万吨[6] - 单个收购商年收购量达1500万斤至2000万斤[4] 生产管理与技术应用 - 产业推动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引入弥雾机、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4] - 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通过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4] - 采用有机肥种植,结合当地优良土壤和充足光照,确保酥梨品质稳定[4] 产品品质与市场销售 - 祁县酥梨色泽金黄、皮薄肉细、汁水丰富、个头均匀,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6][7] - 产品深受南方市场及商超喜爱,并出口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3][4] - 销售量稳定,赢得商超、批发市场一致认可[4] 农户效益与产业拓展 - 酥梨丰收使果农“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6] - 有农户种植七八亩地,产量比往年提高一成左右[3] - 未来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梨酒、梨膏、梨罐头等深加工产品以增加附加值[6]
俄罗斯提高对非友好国家的啤酒进口关税
凤凰网· 2025-09-14 10:46
关税政策调整 - 俄罗斯政府提高对非友好国家麦芽啤酒进口关税 从每升1欧元增至1.5欧元[1] - 苹果酒 梨酒及其他起泡饮料关税从22.5%提升至30%[1] - 该决议于9月10日签署 自正式公布7天后生效[1] 国际制裁动态 - 欧盟正筹备第19轮对俄制裁 涉及六家俄罗斯银行和能源企业[1] - 制裁范围扩展至支付系统 信用卡网络及加密货币平台[1] - 制裁旨在压缩俄罗斯对外金融通道[1] 外资监管措施 - 俄总统普京要求列明2022年2月22日后在俄中止或缩减经营活动的非友好国家人员名单[1] - 该名单将持续更新 每季度进行一次报告[1]
反击来了,俄罗斯提高对非友好国家的啤酒进口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9-13 18:26
关税调整措施 - 俄罗斯政府提高对非友好国家麦芽啤酒进口关税从每升1欧元至1.5欧元 [2] - 苹果酒、梨酒及其他起泡饮料关税从22.5%提升至30% [2] - 决议于9月10日签署并于正式公布7天后生效 [2] 国际制裁动态 - 欧盟筹备第19轮对俄制裁涉及六家俄罗斯银行和能源企业 [2] - 制裁范围扩展至支付系统、信用卡网络及加密货币平台以压缩俄罗斯对外金融通道 [2] 外资监管政策 - 俄罗斯要求列明2022年2月22日后在俄境内中止或缩减经营活动的非友好国家人员名单 [2] - 该名单将持续更新并每季度进行报告 [2]
阳信县创新古树修复保护转化机制助力梨产业“老树发新芽”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15:35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阳信县梨产业发展 核心观点 - 阳信县依托"中国鸭梨之乡"的历史底蕴,通过古树修复保护、多元参与模式和创新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9亿元 [1][4][5] 古树修复技术体系 - 建立"三维诊断(树体结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模型,健全古梨树健康状况诊断体系 [2] - 研发与梨树木质成分一致的新型修复材料,替代传统化学试剂仿木泥,增强仿生修复效果 [2] - 建设"水肥一体化"循环养护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0%,修复古树平均冠幅恢复率达35% [2] - 完善数字监测体系,对693株老梨树建立"一树一档"电子数据库,记录3大类16项指标信息 [2] 多元保护模式创新 - 政府主导编制《古梨树养护技术标准》,涵盖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8项操作规范 [3] - 市场化运作投入2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养护设施,形成四级专业管护机制 [3] - 全民参与建立县乡村网格四级巡护体系,将古树保护纳入林长制 [3] 产业价值转化路径 - 生态修复方面:通过精准施肥、营养通道增加等技术,限制亩产3000斤以内提升长势 [4] - 文化赋能方面:开发6类体验项目及"云认领·智慧梨园"活动,复原古法梨膏制作工艺 [4] - 产业延伸方面:构建现代梨产业链,开发5大类330余种产品,包括梨酒、梨木家具等,推出15个系列文创产品 [4][5] - 文旅融合成效:成功举办梨花会暨民俗文化节,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