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价差

搜索文档
政策驱动还是市场驱动?论储能需求超预期的持续性如何
2025-09-08 12:1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储能行业、电力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电价机制)[1][2][4] * 公司:海博思创(央企,布局独立储能站)[27]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储能需求双驱动:政策(136号文推动市场化、禁止强制配套)与市场(现货价差、容量补偿)共同驱动储能招标热度上升,锂电池价格从1元/Wh降至0.3元/Wh[2][3][34] * 收益模式分化: * 现货价差主导型:山东(中午充电价0.03元/度,放电价0.68-0.7元/度,10万千瓦储能年收益2,260万元)[4][6][13] * 辅助服务/补偿主导型:甘肃(调频规则优,容量补偿按放电时长/高峰时长×系数计算)[2][4][20] * 区域经济性差异: * 高经济性区域:山东、江苏、河北南网、河南(价差大、市场规模大)[4][19] * 低经济性区域:浙江、四川(水电调节能力强,价差<0.2元)、西北(新疆电价0.25元/度,价差小)[10][21][22] * 全国现货市场建设:2025年底覆盖20省(当前9省),储能调度依据现货价格信号[7][8][27] **其他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容量电价发展三阶段:省级试点(内蒙古、河北、甘肃)→国家统一电价(参考甘肃模式,2025年底出台)→容量市场(山西试点)[9][11][28] * 技术成本对比:新型储能容量电价180元/千瓦/年(4小时),抽水蓄能500-800元/千瓦/年,煤电330元/千瓦/年[12][28] * 峰谷价差影响:储能建设可能缩小价差,但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入市拉大价差,山东通过调节能力控制弃风弃光率≤5%[15][16][31] * 特殊应用场景: * 新疆绿电直连(650号文推动风光+储能替代火电)[25] * 山东源网荷储一体化(电网强势、人口密集,威海项目妥协推进)[26] * 市场机制限制:现货交易占比≤20%,价格区间受限(山东-0.08至1.3元/度),政府强管控[30][31] **风险与挑战** * 政策可持续性:内蒙古度电补偿0.35元/度类似早期补贴,不可持续,需转向市场化[18] * 区域供需失衡:西北低电价、东北低光伏装机(辽宁1,000万千瓦)限制储能盈利[21][23] * 竞争风险:新型储能成本优势明显,但煤电放电时长更长(9-12小时),可能挤压储能空间[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