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标准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部李高:我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49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8:15
不过,固废治理仍存短板。据最新调查,我国历年累积堆存工业固体废物超330亿吨,占地面积超3500 平方公里,非法倾倒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李高明确下一步重点,以非法倾倒填埋固废、非法拆解废电 器、废动力电池及风电机组、光伏组件等 "新三样" 固废为整治核心,推动2027年完成磷石膏库、垃圾 填埋场污染隐患排查,2030年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同时,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信息 系统,压实各方责任,严防新隐患产生。 "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优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李高表示,"十四五" 以来,我国已发布 生态环境标准430项,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2项,这些标准在污染减排、产业升级、环保产业发展 等方面发挥多重作用。 9月19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 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真正实现 "稳起 步、稳运行"。与此同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30 余项制度规范落地,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这不仅是中国应对气 ...
从转变工作理念入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8-25 07:19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1] - 生态环境部门需通过重塑工作理念 转变治理方式 发展环保产业等系统化举措 深度融入并有效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1][2][7] 工作理念重塑 - 生态环境部门需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引领 超越传统"约束—应对"模式 构建"引导—赋能"新范式[2] - 配合开展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大规模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等跨部门工作[2] -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全覆盖的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将优化理念渗透到环评审批 执法效能 智慧监管 数据共享 政务公开 企业诉求回应 宣传教育等业务领域[3] - 推行"七个一"环评审批措施 包括一张蓝图 一张表单 一个专员 一体推进 一个机制 一网通办 一张清单 实现全链条监管和服务提质增效[3] 治理方式转变 - 通过生态环境标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促进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 以环境标准作为创新催化剂[4] - 山东省以"四减四增"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减少落后产能 减少煤炭消费 减少公路运输量 减少化肥使用量 增加新动能 增加清洁能源比重 增加铁路运输量 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4] - 发挥绿色金融引导作用 强化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 烟台市构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5] - 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要素资源配置政策 打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平台与产业招商系统 实现项目选址—环境合规—政策匹配一键研判[5] - 完善能耗 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效率标准 推动高耗能设备绿色替代 探索"环境执法+帮扶"服务路径 利用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6] 环保产业发展 - 环保产业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支撑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近年来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7] - 2023年烟台市环保产业营收达1929.20亿元 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7] - 推动环保产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 集群化转型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8] - 发展膜技术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高效催化剂 先进监测设备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8] - 发挥环境咨询 碳资产管理等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作用 为全社会绿色转型提供专业化服务[8]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立法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7 18:35
生态环境立法进展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取得阶段性成果 草案共1188条约16万字 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步审议 [1][2]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作为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行政法规正式颁布 为碳市场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1] -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在制定中 同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6件部门规章 完善法律体系 [1] 生态环境法典亮点 - 保持法律延续性 保留环评/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现行法律核心内容 [2] - 赋予县级分局独立执法权 解决基层执法权限问题 [2] - 系统整合现行制度 删除矛盾重复条款 将中央环保督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改革举措上升为法律制度 [2] - 前瞻性规定应对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 为单行立法预留空间 [2] 标准体系建设 - 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3040项 其中现行有效2486项 加速标准更新以推动绿色转型 [3] - 制定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 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51万件 涉及赔偿金额超330亿元 [3] - 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出台赔偿制度改革配套文件 强化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