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搜索文档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部回应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热点问题
新华网· 2025-05-27 19:11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部回应生态环境法治建 设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高敬 广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法典草案有何亮点?未来法典颁布后对生态环境 法律体系有何影响?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27日对此进行了回应。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赵柯介绍,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 现行有效的生态环境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这一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 系,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涵盖了水、气、声等各类污染要素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生态系 统。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生态环境部积极配合立法机关推进法典编 纂工作。在赵柯看来,法典草案有五方面亮点: 一是延续性,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与时 俱进,为法典编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法典草案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 章节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保持了法律的相对稳定性。 二是现实性,解决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如第三方监测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薄 弱环 ...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立法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7 18:35
在标准优化升级方面,赵柯介绍,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 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绿色转型,制定排放标准制修 订工作方案,环境质量标准工作方案,加速标准更新。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3040项, 其中现行有效2486项。 在立法方面,赵柯介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生态环境部全力配合 立法机关推动法典编纂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步审议了法典 (草案)。此外,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 布实施对于碳市场运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碳市场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监测 条例》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在部门规章层面,生态环境部制修订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六件部门 规章,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现在的法典(草案)共是1188条,约16万字。"谈及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生态环境法典(草 案),赵柯说,法典(草案)有五方面亮点,一是保持了延续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 ...
生态环境法典公开征求意见:关注基层执法、第三方监测机构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17:31
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 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现在法典(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赵柯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地 方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专家学者的意见、社会公众的意见,积极向立法机关 反馈,同时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后续的立法工作。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亮点?生态环境部解读 赵柯表示,法典(草案)保持了延续性,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 现在的法典(草案)中,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保持了法的相对稳定性。 法典(草案)回应了现实性,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赵柯表示,"我们在跟基层一线的同志聊的时 候,他们讲了很多痛点难点,比如说,县级生态环境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过去是没有的,现在法典(草案)赋予 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提升了基层的执法效能。" 赵柯举例称,第三方监测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薄弱环节,影响 ...
环境法典草案正征求意见,配套制度将全面清理和升级改造
第一财经· 2025-05-27 15:12
生态环境法典施行后,现行诸多环保法律法规将不再保留。对此,赵柯表示,生态环境部一直在考虑生 态环境法典对于生态环境管理有哪些重要的影响,下一步生态环境立法将向哪个方向去。 5 月 27 日,生态环境部 5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 / 章轲 此外,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县级生态环境分局独立的执法权, 过去是没有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赋予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 看不见"的问题,提升了基层的执法效能。 再比如,第三方监测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薄弱环节,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生态环境法典 草案强化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过去一段时间,环评机构造假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对环评 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提出了要求,督促提升环评文件的质量。 赵柯介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增强了体系性,删除了现行法律中一些重复、矛盾条款,对现行生态环境 法律制度的规范进行了系统整合,增强了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将部分改革举措上升成 为法律制度,比如生态环境监管的"四个统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等。 "对新兴领域也作出了引 ...
“最严格、最严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仪器信息网· 2025-05-07 17:01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核心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于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共分五编1188条 [4][6] - 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4月30日至6月13日,为期45日 [4]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系统工程 [6] 总则编 - 总则编规定生态环境领域重要法律原则和基础性制度,分为9章143条 [7][8] - 第四章规定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生态环境基准和监测制度 [8] - 第五章规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8] - 第六章规定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机制 [8] - 第七章规定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 [8] 污染防治编 - 污染防治编系统整合现行污染防治法律,分为9个分编525条 [9][10] - 第二至第九分编分别规定大气、水、海洋、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及其他污染防治措施 [11] - 各分编均包含"一般规定"和针对特定污染源的专项防治章节 [11] 生态保护编 - 生态保护编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分为7章265条 [12][13] - 内容涵盖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物种保护、重要地理单元保护等 [13] - 新增生态退化的预防和治理、生态修复等规定 [13] 绿色低碳发展编 - 绿色低碳发展编聚焦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领域,分为4章113条 [14][15] -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法律制度 [15] 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 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分为3章142条,包括"通则""罚则""附则" [16][17] - 对现行法律责任规定进行整合优化,全面严格合理设置法律责任 [17]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十大亮点,与你密切相关!|“典”亮美丽中国
中国环境报· 2025-04-30 17:45
这部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史使命的鸿篇巨制,将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 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法治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整 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典草案。 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 求意见,这标志着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这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法典草案共5编(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1188条,十几万字。 你一定想问,法典草案是如何平衡取舍,修改、新增了哪些内容?哪些规定与你的生活、工作息息 相关?群众和基层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是否有回应?中国环境报采访了多位熟悉法典编纂的专家,梳理出 十大亮点,以不同视角从字里行间感知时代呼声、民心所向和中国特色。 亮点一: 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强化人民利益保护、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契机。"中国人民 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主任曹炜表示。 记者注意到,总则编开篇第一条就明确 ...
赵乐际主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新华社· 2025-04-30 16:40
赵乐际主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强调 赵乐际指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一项立法系统工程。草案贯彻落实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符合生态建设实际需要,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稳步、有序推进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生态环境法 典。 赵乐际指出,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为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 险提供了更完备的法律保障。会议对原子能法草案、仲裁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对国家发展规划 法草案、监狱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要认真研究有关意见,把草案修改好、完善好。会议听取审 议了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 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 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要加强跟踪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健全 整改和问责机制。 赵乐际强调,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系统整合30多部现行生态环境法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审议,其分五编共1188条,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整合现有生态环境法律,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能提高法律体系系统性等,草案污染防治规定受关注,利于保护人民生态环境利益 [1][2][10] 草案内容结构 总则编 - 规定生态环境领域重要法律原则和基础性等法律制度,统领其他各编,分9章共143条 [2][3] - 明确立法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 - 集中规定重要原则和制度规范,吸收流域和区域保护立法创新性制度 [3] 污染防治编 - 分9个分编共525条,整合现行污染防治单行法律等有关规定,以污染物防治为线索设分编 [4] - 解决现行法律规范重复和协调性问题,将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精细法律依据 [11][12][13] 生态保护编 - 转变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分7章共265条 [5][6] - 规定对生态系统等的保护,以及生态退化防治和修复,从生态保护角度规定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6] 绿色低碳发展编 -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要环节和领域,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分4章共113条 [6] - 单设此编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显著特点,彰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 [6] 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 分3章共142条,针对前面几编禁止性、义务性规定设置法律责任,规定法律适用等内容 [6] 编纂模式及处理情况 编纂模式 - 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对现有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进行必要制度创新 [6] 处理情况 - 将环境保护法等10部法律经编订纂修全部纳入法典,法典出台后这些法律不再保留 [7][9] - 将有关流域、区域等方面法律制度规范择要纳入或体现到法典,相关法律继续保留,法典规定需统筹协调并保持开放性 [7] - 对气候变化等尚未制定专门法律的方面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为相关法律建设奠定基础 [8] 对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利益的保护 草案相关规定 - 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等,完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等,解决百姓“家门口”噪声问题 [10] 相关行动和建议 - 国务院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 [10] - 需强化水环境全生命周期监测,出台污水回收激励措施并依托法律政策落实 [11] - 《快递暂行条例》专项修改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等,期待更多政策细则出台 [11]
钟寰平:以法治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4-29 09:14
正因如此,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转变了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 念,采取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 其中,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和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等全部纳入法典中,根据新形势新 要求进行编订纂修。同时,聚焦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重要领域,建立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方面和循环 经济、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或者体现到草案之中,使法典保持一定的开 放性、兼容性。此外,法典编纂还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 求,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为今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奠定基础、留有空间,体 现法典的时代性、前瞻性。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以分散立法模式进行的生态环境立法,因其立法、修改时间的差异和认识的局限 性,使得各项规范性文件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繁冗、掣肘的情况,分散在各项部门法中的生态环境 法律元素也多有不一致和不协调的地方。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 度、实践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举行 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等 赵乐际主持
新华社· 2025-04-27 21:10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 全体会议。赵乐际委员长主持。 受国务院委托,贺荣作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关于移 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议案的说明。 受国务院委托,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作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关 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的协定》的议案的说明。 常委会组成人员159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春鹰作的关于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 告。草案三审稿进一步充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举措,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 护,优化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环境。 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斌作的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 案三审稿进一步明确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疫情控制相关措施 及救济途径;增加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相关规定等。 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源作的关于原子能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草案二审稿 增加规定原子能研究、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