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自行车强光灯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热议:电动自行车私改强光灯害人害己
人民日报· 2025-10-25 12:41
行业问题:电动自行车私自改装强光灯 - 电动自行车私自改装、加装强光灯现象普遍,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 [1] - 超强灯光使对向司机和行人产生数秒至数十秒视觉空白,难以判断路况,极易导致事故,对老年人和眼疾患者危害更大 [1] - 大量改装强光灯产品缺乏质量保证,电路设计、光束控制、防水防尘不过关,易出现短路、自燃等情况,部分车主改装方式粗糙,不利于车体安全 [1] 问题成因分析 - 部分车主因道路照明条件不足或超速行驶,试图通过改装增强照明,忽视了风险 [2] - 电动自行车改装渠道多、价格低,车主易在销售店、维修店或通过网络教程完成改装 [2] - 监管存在漏洞,包括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执法力量有限、违法成本低、法律法规模糊且电动自行车灯技术指标无强制性标准 [2] 现有治理措施 - 上海禁止销售或驾驶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南昌明确禁止安装高强度照明灯等行为 [3] - 北京、上海等地交管部门开展夜查行动,重点排查电动自行车加装、改装灯光情况,发现后责令现场拆除 [3] 治理建议 - 完善制度规范,在国家层面明确标准,细化电动自行车灯技术指标,各地制定规范性文件 [3] - 强化源头监管,从销售商、维修门店、电商平台入手,市场监管与交管部门协同,对违规经营主体依法处罚 [3] - 加强软性引导,普及"强光不等于安全"的常识,并补齐道路照明短板,确保夜间可视性 [3] - 交通安全需交通参与者共同遵守规则、维护秩序,通过改装禁区、执法标准和观念转变保障道路安全 [4]
电动自行车私改强光灯害人害己
人民日报· 2025-10-24 14:01
电动自行车强光灯改装现象与风险 - 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私自改装、加装强光灯,其亮度甚至超过汽车远光灯,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 [1] - 超强灯光会导致对向司机和行人产生短则几秒、长则数十秒的视觉空白,难以判断路况和安全距离,极易导致事故,对老年人或眼疾患者危害更大 [1] - 市面上大量强光灯产品质量不过关,电路设计、光束控制、防水防尘等均存在缺陷,容易出现短路、自燃等情况,部分车主粗糙的改装方式进一步加剧安全风险 [1] 改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 车主改装动机包括道路照明条件不足以及为超速行驶提供照明支持,忽视了改装带来的风险 [2] - 电动自行车改装渠道多、价格低,车主易在销售店、维修店完成改装,网络教程也降低了自行改装门槛 [2] - 监管存在漏洞,包括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执法力量有限、违法成本低、以及电动自行车灯技术指标缺乏国家强制性标准 [2] 现有治理措施与未来方向 - 部分地方已出台细则,如上海禁止销售或驾驶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南昌明确禁止安装高强度照明灯,北京上海等地交管部门开展夜查行动 [3] - 治理需多管齐下,包括在国家层面明确技术标准,各地制定规范性文件,强化源头监管,对销售商、维修门店、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协同查处 [3] - 需加强软性引导,普及强光不等于安全的常识,并补齐道路照明短板,确保夜间道路可视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