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套路
icon
搜索文档
【中童洞见】看来山姆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火
搜狐财经· 2025-11-11 01:33
山姆会员店APP改版引发的会员不满 - 山姆会员店APP将部分生鲜食材的白底产品图改为精细摆拍的精修图和菜肴成品图,甚至出现疑似AI生成的“黏到能拉丝的糯玉米”等图片 [1] - 部分商品详情页的操作流程被改动,原先下拉可见的信息现在需要多步操作才能找到,结算页面增加了被会员认为“多余”的推荐商品 [3] - 会员吐槽集中在图片与实物不符(如“图片上草莓堆成山,实际就七八颗”)、购买流程复杂化以及推送干扰等方面 [3] 会员不满背后的核心诉求 - 会员认为山姆的核心价值在于简化决策、价格透明、无需计算的“闭眼买”信任感,而APP改版引入了类似电商平台的营销套路,被视为对这种信任的背叛 [9][10] - 会员付费购买的不是中产身份象征,而是一种对商品品质严选的信任,尤其是在给孩子食用的商品上,配料表、保质期等核心信息需要一目了然 [13][15] - 活跃的吐槽反而被视为好事,表明会员在意山姆,担心其“变了味”,真正危险的信号是顾客静悄悄地离开 [3][4] 山姆在中国的独特发展轨迹与市场认知 - 山姆于1996年进入中国,前20年(至2015年)仅开设12家门店,而在2016年至2024年的8年间,门店从15家增至53家,会员数量增长至900万 [12] - 2016年将会员费从150元/年涨至260元/年后,门店扩张加速,8家山姆店实现单店年销售额36亿元,是传统商超的7到12倍 [12] - 有分析指出,山姆在中国中产阶级形成顶峰期蛰伏,却在其开始“跌落”时爆红,其成功可能并非源于“中产消费符号”的定位 [12][17] 电商模式与实体零售模式的逻辑冲突 - 电商平台(如阿里)的商业逻辑是流量分发,其盈利依赖于用户的在线时长,因此需要通过精修图、猜你喜欢、复杂满减等机制刺激点击和深度浏览 [5][7] - 这种模式导致购物体验“很累”,消费者需要与平台和商家“斗智斗勇”,从而产生不信任感,这与中产阶级寻求简化、减压的购物需求相悖 [8][17] - 山姆此次改版被会员解读为引入“阿里味”,试图将电商的流量逻辑套用到以信任为基础的实体零售模式上,引发了“背叛”的批评 [4][10] 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 - 实体零售店存在巨大机会,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电商所缺乏的信任、简化决策和品质保障,信誉楼、胖东来、山姆被视为零售业清流 [17] - 中国的母婴消费群体与山姆会员的消费逻辑高度重叠,都注重“质价比”和“闭眼买”的信任,实体店应从中洞察消费者真正关心和在意的是什么 [18] - 零售商的成功关键在于理解并坚守核心价值,任何背离核心价值(如严选、信任)的调整都可能适得其反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