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姆App
icon
搜索文档
网友称在山姆App下单被限制消费!山姆回应
搜狐财经· 2025-10-25 08:48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其使用山姆App线上购物结算时,页面弹出"今日下订单数已超个人生活消费所需,下单失败!" 的提示。该网友在评论区补充说 明,当天已通过山姆App提交了9笔订单。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示曾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应该是一天内买太多了"或者"是不是地址太多了",还有网友分享经验称"正常情况下,一天顶多买3单"。 被采取限制措施。 更多详情请查看更新后的《用户服务协议》。 更好的生活尽在川贺 Life is Better in the Club 就在今年7月前,山姆更新了《用户服务协议》,更新内容包括"明确同一用户不当注册或不当使用多个关联账号可能被采取限制措施"。 《用户服务协议》更新公告 自2025年7月2日起,《用户服务协议》将更新。对于2025 年7月2日之前已注册的用户,更新后的《用户服务协议》将不 早于7月8日开始执行。本次主要更新点如下: 1.完善注册用户资格条件; 2.明确同一用户不当注册或不当使用多个关联账号可能 随后,记者又联系上武汉一家山姆会员商店,门店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下单失败情况系消费者单日下单次数过多所致,需待次日才能恢复线上下单权限。 该工作人员同时透露,消费者单日线上下 ...
配送员电动车“堆积如山,摇摇晃晃”,山姆回应:将加入三轮或四轮车,“躺赚”多年后,山姆的日子为何没那么好过了?
36氪· 2025-10-23 09:11
近日,多地网友爆料,山姆会员商店(以下简称"山姆")配送员驾驶的电动车,粮油货物堆积如山,从车把挂到车尾,行驶中一路摇摇晃晃,看起来随时 可能掉落。 街头配送小哥屡见不鲜,而电动车"挂满大件、堆积如山"的山姆配送员正引发网友热议。 这类超载问题不仅引发公众对配送员安全风险的担忧,作为山姆奋力"下沉"的一个侧写,更让外界重新审视起山姆这家曾被中产追捧、象征"品质生活"的 会员制超市。 10月22日,山姆方面针对网友热议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称:"我们与各合作平台正在加速各项安全举措的落地,目前已在 部分区域陆续落实根据货物匹配三轮或四轮车的措施,各平台将于近期推广到全国各地。" 不难发现,在中国市场"躺赚"多年的山姆,日子似乎没那么好过了。今年以来,因选品问题,山姆频频陷入争议,甚至被指"背刺中产"。 每经记者观察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山姆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已出现调整。过去主打"有车中产"、多布局远郊的山姆,如今不仅进驻了闹市区, 还不断向地级市、县级市拓展,抢滩下沉市场。 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山姆能否应对好"规模扩张"与"服务保障"的平衡? 从电动车"超载"到配送工具升级:山姆末 ...
配送员电动车“堆积如山,摇摇晃晃”,山姆回应:将加入三轮或四轮车!“躺赚”多年后,山姆的日子为何没那么好过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00:35
核心观点 - 山姆会员商店在高速下沉扩张过程中,其末端配送体系面临挑战,电动车超载现象引发安全担忧,公司正与合作平台推进配送工具升级 [1][3] - 公司发展战略出现调整,从主打远郊有车中产转向进驻闹市区并拓展地级市、县级市等下沉市场,同时面临选品争议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9][10] - 线上业务是增长关键驱动力,电商销售额占比超过50%,云仓网络快速扩张以支持一小时达服务,但配送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平衡亟待解决 [6][7] 配送物流体系 - 山姆配送方式包括极速达(最快1小时达)、全城配(隔日达)和全球购,合作平台包括顺丰、达达等 [4] - 公司回应称正与合作平台加速安全举措落地,在部分区域根据货物匹配三轮或四轮车,并计划近期推广至全国 [3] - 极速达服务主要依赖第三方骑手,电动车难以承载大体积、大重量家庭用品,导致超载安全隐患,末端配送环节发展滞后于订单增长 [6] - 沃尔玛在中国大力发展线上业务,云仓(前置仓)总数已达455个,超过50%销售额来自线上,一小时达服务是核心纽带 [6] 公司业绩与扩张战略 - 沃尔玛中国2026财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可比销售额增长21.5%,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39% [7] - 山姆过去12个月增加8家新店(含本季度新增2家),交易单量实现双位数增长,计划每年新增8至10家门店(未获官方证实) [7][9] - 公司扩张步伐加快,逐渐向下沉市场扩张,并进驻中心城区(如上海普陀真如店),区别于常规远郊选址 [9] - 山姆通过精选SKU和付费会员制吸引中高收入家庭女性消费者,品牌信任至关重要,但会员数量扩大导致用户要求增多 [9] 市场竞争与行业环境 - 山姆陷入激烈红海竞争,美团、阿里、京东等企业在江浙沪落地超过20家线下硬折扣门店,奥乐齐与金鹰国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进军多城市 [10] - 公司在选品及自有品牌开发方面优势显著,但面临管理和供应链压力,同行可能需5年时间才能输出相近服务水平 [9][10] - 快速扩张带来经营和管理压力,选品争议频发(如引入好丽友、卫龙等普通品牌引发会员不满),公司需平衡规模扩张与服务保障 [3][9]
超级星期六的流量幻觉与赛博懒人经济
虎嗅· 2025-07-08 18:25
行业趋势分析 - 中国互联网平台在7月5日发起大规模补贴战,推动全国外卖订单量达到历史峰值2.2亿单[1] - 行业正在形成"赛博懒人经济"模式,消费者倾向于将生活管理外包给平台,追求即时可得性[3][4][10] - 消费者行为发生显著变化,随机性消费减少,对平台调度系统的信任度提升,形成"托管式生活"倾向[12] 平台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通过奶茶等引爆品策略快速建立用户认知,但面临即时零售侧履约能力不足的短板,依赖饿了么外包团队[13][15] - 美团和京东已建立从供给到履约的闭环能力,竞争优势明显[16] - 淘宝采取"先做声量,再补能力"的策略,用轻SKU打头阵进行流量奇袭,试图抢占用户心智[17][18] 促销活动表现 - 7月5日促销活动中,粮油米面、冷冻食品、家清、母婴等品类订单同比增长超100%[14] - 平台承诺30分钟送达的服务标准,创造了类似"双11"的囤货效应[14] - 公司试图将"超级星期六"打造成类似"双11"的全民节日,创造集体消费节点[19][23] 商业模式演变 - 平台正在从满足需求转向重塑需求产生方式,重新编排消费者生活节奏[26][27] - 传统"文化-生活-消费"路径被颠覆为"算法-流量-交易"模式[21] - 即时零售可能走向终局,消费者将在平台设定的标准化时段完成集体消费[27][29] 消费者行为洞察 - 城市中产与数字原住民形成"不想做计划,只想被平台喂养"的消费心智[10] - 消费行为逐渐演变为肌肉记忆式的下单,超出实际需求[8][9] - 平台通过节日化运作制造消费的"意义幻觉",使消费成为社交共谋[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