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

搜索文档
融进民族血脉中的时代号角(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33
图为1933年任光(弹钢琴者)与聂耳(拉小提琴者)在合 奏。 图为任光《台儿庄》创作手稿(部分)。 图片均来自"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 展" 1941年1月,安徽泾县。深山峡谷间,一颗罪恶的流弹,将作曲家任光的生命定格在了41岁。 这位被聂耳称为"我们的导师"、被《新华日报》誉为"民族的号手"、被叶挺称为"中国的音乐之星"、被 新四军战友亲切地称为"王老五"的作曲家,自小深受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浸染,后在法国里昂大学勤 工俭学学习西洋音乐,一生为抗战音乐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抗战音乐唱片的操盘手,是电影音乐创作 的开拓者,更是抗战音乐创作的多面手。那冒着炮火前进的旋律,熔铸着技术匠心与艺术情怀,是民族 精神与抗战精神的交响。 1928年,回国不久的任光进入外国商人经营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音乐部主任。抗战期间,他推动 了《大路歌》《开路先锋》《铁蹄下的歌女》等大量进步歌曲的录制和发行工作。他利用自己在外商公 司的身份和物质条件,掩护和帮助当时的进步音乐家们聚集讨论和创作音乐。在他的努力下,大量抗日 救亡歌曲和抗战音乐在民众中广泛传播,唤起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