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现代化

搜索文档
我国广告监管体制完善的主要动因与路径
腾讯研究院· 2025-08-08 16:53
广告法修订与行业监管体系完善 - 2015年修订的《广告法》实施十年间推动广告业规模与质量双重跃升,形成"全国统筹+地方创新"法治网络[2] - 广告监管体制完善的三大核心动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互联网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3] 广告导向监管理念演进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推动导向监管理念清晰化[4][5] - 早期导向监管聚焦政治问题(政治站位、八项规定)和社会舆论问题(舆情预警、群体性事件)[6] - 2017-2019年十部委连续发布专项文件强化导向监管,2023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将"坚持正确导向"确立为基本原则[6][8] - 监管实践突出人民性,重点打击侮辱英烈、借重大政治活动营销及医疗、金融等民生领域违法广告[7] 互联网广告监管变革 - 互联网广告2016年超越四大传统媒体广告总和,2018年违法案件占比达56.86%,2020年后持续超60%[11] - 2015年《广告法》对互联网广告规范不足,2016年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升级为《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12][14] - 技术演进推动监管对象变化:从门户网站合约广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移动端程序化购买→直播/种草/生成式AI广告[13][14][15] - 新规明确平台责任,应对数字营销新形态如计算广告、物联网广告的监管挑战[14] 市场监管模式现代化转型 - 2018年机构改革后形成六大趋势:监管边界社会化、执法依据统一化、体制共治化、方式综合化、手段智慧化、机制信用化[17] - 广告监管同步现代化,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信用+平台自治+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共治模式[18] - 智慧监管工具应用领先,广告监测成为基础手段,信用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全国协同监管网络[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