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搜索文档
宏观|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均衡”汇率?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2 19:02
人民币汇率分析 - 从出口和贸易需求看,实际有效汇率可能显示人民币已释放回调压力,我国强劲的出口和贸易顺差反映人民币估值基本合理 [1][2] - 2023-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分别为2530亿美元和4220亿美元,出口竞争力提升说明人民币国际支付能力未被高估 [2] - 人民币较美元贬值幅度在非美货币中较少,三大主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均指示人民币货币价值处在上升通道 [2] 资金流动与投资需求 - 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的负相关性高达93.2%,利差视角2025年2月的均衡汇率可能在7.4-7.6之间,中枢或为7.50 [3] - 风险溢价指标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高达64.9%,风险溢价视角反映2025年2月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可能在7.3-7.4之间,中枢或为7.35 [3] - 两个视角下测算平均偏离程度分别为2.7%和2.5%,说明人民币汇率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 [3] 汇率决定理论 -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示人民币汇率长期上有升值到6.8附近的可能性,绝对购买力理论隐含人民币汇率当前可能被低估接近40% [4] - BEER行为均衡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当前人民币均衡汇率可能在7.3-7.4之间,运行中枢为7.35 [4] - 历史上人民币汇率的回归模型拟合度高达75.2%,BEER法效果最好 [4] 汇率走势展望 - 综合国际收支、主体行为以及市场情绪等因素,人民币汇率当前并未偏离7.30的均衡中枢 [5] - 短期内人民币可能在7.20-7.35之间震荡运行 [5] - 中美利差和风险偏好将成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5] 宏观经济运行 - 2月制造业PMI回到荣枯线上方,1-2月制造业PMI均值总体好于2024年 [6] - 装备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中低附加值产业相对较弱,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表现分化 [6] - 近期经济运行主要受益于以旧换新"促消费"、关税预期"抢出口"以及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使用三条线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