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发飞地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解读:“十五五”如何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第一财经· 2025-11-10 10:24
县域经济的战略地位 - 全国1864个县和县级市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40%,是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1] - 县域经济已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体系,从国民经济“末梢”上升为战略“枢纽”,在双循环格局中承担承上启下、固本强基的关键使命[1] -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切入点,是拉动消费和内需的重要引擎,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5]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 -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需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1][2] - 专业功能县城需聚焦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产业集群,构建从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完整创新生态[2] - 农业主产区应以三产融合激活乡村动能,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业态,培育“农业+电商+文旅”模式[4] 县域经济成功案例 - 东部62个“千亿县”领跑全国,贡献全国县域经济总量近三成[2] - 江苏省昆山市推动15条重点产业链升级,GDP已连续三年突破5000亿元[3] - 浙江省义乌市以“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双轮驱动,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401亿元,占其当年出口总额的24%[3] - 广东省云浮市通过“链主企业+配套园区”模式承接珠三角产业外溢,形成完整金属智能制造产业链[2] - 山东省曹县依托电商年销售额破百亿元,形成服装加工、物流配送完整链条[4] 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 数字化浪潮为县域经济打开“超车弯道”,县域需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场景[4] - 需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供应链的精准管理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4] - 借助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6] 未来发展方向与机制创新 - 面向未来,县域经济需以“精准施策”替代“千篇一律”,可构建“一县一策”产业图谱[5] - 推广昆山-金寨“研发飞地”模式,建立东部研发+中西部生产的跨区域产业链[5] - 探索GEP核算与市场化交易,通过水权、林权、碳汇等生态资源确权入市,将“绿水青山”量化为可交易、可融资的资产[5] - 以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激活内生动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