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
搜索文档
 金融筑“基”:万亿活水如何浇灌“一县一业”?
 经济观察网· 2025-10-30 16:01
十月初,甘肃张掖,河西走廊腹地,秋收后的玉米地已完成翻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秸秆的清香,这 里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近30%的玉米制种面积集中于此。 在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公司(下称"金葵花种业")的检验室内,灯光下,公司董事长詹文和技术人员 一起,查看一批刚通过初步筛选的玉米果穗,这些将送往海南进行南繁加代育种的材料,直接关乎公司 下一代核心产品的研发进程。 "张掖的种子,一头连着全国'粮袋子',一头连着本地五千多户农民的'钱袋子'。"他说。可眼下,市场 正处于去库存周期,企业回款放缓,但一笔1.2亿元的制种款兑付迫在眉睫,若不能按时支付,不仅公 司信誉受损,超过5000户签约农户的制种收入亦没了着落。 就在詹文发愁之际,农行甘肃张掖分行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中获悉了他的情况,迅速为金葵花种业启动 了"河西走廊种业贷"贷款流程。5天后,1000万元信用贷款到账。"真没想到效率这么高!"詹文长舒一 口气。 千里之外的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场景不同,难题也不同。作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这里年 产优质稻种超万吨,但83%的种粮户因缺抵押、难担保,常年贷不到款,一旦错过农时,一季收成就泡 汤了。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效应研究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02
 文章核心观点 - 农村电商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核心纽带,正推动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数字驱动型转型,其通过产业赋能、就业与收入赋能、要素流动赋能三大路径,形成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升级效应三大核心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3][12]   农村电商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县域电商交易占比超过65% [3] - 农村电商带动就业超3000万人,其中返乡青年占比达42% [5] - 全国县域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9.3%,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中西部县域5G基站数量年均增长35% [1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部分县域物流成本占比超过25%,电商人才缺口达120万人 [3] - 中西部部分县域因供应链不完善、营销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优质农产品资源的价值转化 [3] - 行业存在品牌同质化问题,需避免同质化竞争 [14]   产业赋能路径与案例 - 电商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如浙江遂昌木制玩具企业从30余家整合至120余家,形成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亿元 [6] - 电商促进产品价值提升与品牌化,如陕西武功将苹果升级为20余种产品,通过区域公共品牌使单价提升3-5倍 [6] - 电商推动跨界融合,如江苏泗洪打造“电商+稻田观光”模式,2024年带动旅游收入增长28% [6]   就业与收入赋能路径与案例 - 电商创造直接岗位及物流、包装等配套就业,如河南新野农村电商产业园带动周边乡镇就业,人均月收入提升至4500元以上 [7] - 电商降低创业门槛,2024年全国农村电商创业者中返乡青年占比超40%,如安徽砀山“95后”创业者通过直播电商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50余户农户增收 [7] - 电商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如山东兰陵蔬菜电商合作社农户除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获得加工、销售环节分红,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7]   要素流动赋能路径与案例 - 电商促进人才回流与能力提升,2024年全国开展农村电商培训超120万场次,覆盖农户800余万人,如四川蒲江培育出500余名本土电商人才 [8] - 电商推动资本下沉,如网商银行“县域电商贷”已为全国1500个县域的3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平均贷款额度28万元 [8] - 电商倒逼技术渗透与数字化转型,如云南哀牢山地区引入冷链物流技术使柑橘保鲜期从7天延长至21天,损耗率从25%降至8% [8]   核心效应与机制 - 规模效应激活长尾市场,如贵州榕江侗族刺绣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从不足百万元增至8000万元,湖南炎陵黄桃产品合格率从75%提升至98% [9] - 协同效应实现全链条利益绑定,如江西赣南脐橙电商联盟通过“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机制,带动1.2万户农户年均增收2.5万元,企业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 [10] - 升级效应倒逼基础设施完善,如宁夏贺兰县依托5G技术实现葡萄种植数字化监测,通过电商销售的高端葡萄酒占比从30%提升至65% [11]
 甘肃环县:“数字引擎”链动全域经济
 搜狐财经· 2025-10-24 12:54
"以前给河北外地的亲戚邮寄家乡的特产得往镇上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发,特别方便。"在甘肃省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村民郭永成话语里满 是喜悦。他正将自家磨好的荞面打包封装,服务点工作人员熟练地扫码录入信息、贴好快递单。这日常的一幕,正是环县在"十四五"期间以电商为纽带,打 通县乡村物流"末梢"、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生动缩影。 "环乡人"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中心销售环县特产(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年来,环县以电商为笔,从物流"末梢"畅通到产业"引擎"轰鸣,从数字就业到人才培育,构建起电商与物流互促、产业与就业联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 局,让"山货"出深山、产业增效益、群众稳增收。 织密"县乡村"物流网,统仓共配破解"流通难题" "十四五"初期,环县就将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难题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抓手。 "以前快递只到镇,群众取件不得不专程跑一趟,现在快递直接进村,不仅取件方便,村上的苹果、甜小瓜等特产也能通过服务站寄出去,既省时又便 捷!"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胡金昌一边整理着当天抵达的快递包裹,一边介绍道,"每天在固定时间段,都会有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将包 裹分派 ...
 从工厂到门店:鸣鸣很忙的县域产业链带动十万就业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25
 县域市场消费活力 - 今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32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 [1] - 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9% [1]   公司市场地位与规模 - 公司门店规模突破2万家,成为业内首个达到此体量的零食连锁集团 [1] - 公司门店网络覆盖28个省、1224个县 [6] - 公司直接带动就业超过13万人,其中超半数岗位分布在县城和乡镇 [1]   生产端就业创造 - 合作养殖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30个稳定岗位及170多个灵活就业机会 [2] - 合作伙伴公司带动黄桃产业、草莓产业延链补链,创造本地分拣、包装岗位 [2]   销售端就业创造 - 每家门店至少需要6-8名员工,门店一线岗位总数超13万个 [2] - 门店岗位门槛低、离家近,对县域宝妈和待业青年友好 [2]   加盟创业支持体系 - 全国36个仓库可实现300公里内24小时补货,解决加盟商货源问题 [4] - 提供标准化运营指导,覆盖门店装修至促销活动 [4] - 基于16亿次消费指数为加盟商提供本地化选品数据支持 [4]   消费潜力激活策略 - 通过厂商直供削减中间环节,使终端售价比超市便宜约25% [6] - 具体低价案例如1.2元矿泉水和3.5元薯片,有效激活下沉市场消费 [6]   产业链协同与闭环构建 - 在第一产业通过订单采购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销路 [8] - 在第二产业合作加工企业,将农副产品转化为零食,提升附加值 [8] - 在第三产业凭借仓配体系和门店网络实现产品快速流通,并通过数据反哺上游 [8] - 形成完整的“农—工—销”闭环,成为推动三产协同的“平台型链主企业” [8]
 陕西三原以产业链升级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环球网· 2025-10-23 17:54
 文章核心观点 - 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引擎,通过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群能级跃升,加速构建具有三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3][13]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 陕西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作为现代化饮料生产基地,拥有3条自动化生产线,2025年上半年产值与营收均达到4469万元 [4][5] - 公司采用全球领先的灌装生产线和自动化包装设备,并整合母公司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装产业链资源,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OEM服务 [4] - 三原县规划占地7.5平方公里的清河食品工业园,吸引6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预计2025年年底食品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10亿元 [5][6] - 三原县拥有"三原小磨香油"、"三原蓼花糖"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食品工业聚集区 [5][6]   新型制造工业集群 - 西安中振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垂直升降电梯及其配件生产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建设10条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电梯1500台,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7] - 该项目标志着企业从军工配套向民用特种设备制造的战略延伸,产品配备远程监控、故障自诊断等智能化功能,关键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 [7][8] - 三原县已形成以航空、汽车、机械为重点的新型制造工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年底总产值将达95亿元,并致力于构建大西安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供应基地 [8][9]   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 陕西华阳物流有限公司配备4条自有铁路专用线及13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储设施,年货物吞吐量可达800万吨,能承接全国2000余个铁路站的货物业务 [10] - 公司推动"公转铁、散改集"多式联运体系,2024年通过"公转铁"运输累计完成近1000万吨货物,减少约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12] - 企业与长安大学共建"智慧物流与多式联运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员工专业能力 [12]   三原高新区整体发展 - 三原高新区整合优化绿色食品工业园、新型制造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和现代商贸物流园四大园区,形成"一区四园,双轴驱动"的空间格局 [13] - 截至2024年年底,园区已入驻企业256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46户、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29.81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07.61亿元 [13]
 返乡创业潮正在进行时
 虎嗅· 2025-10-22 13:46
 人口流动趋势转变 - 历史上人口长期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2010至2020年为高峰期 珠三角长三角等核心区域常住人口增速远超全国人口自然增长 [2] - 近年趋势生变 "逃离北上广"成为现实 低线城市和农村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 [5] - 返乡创业人群规模显著攀升 从2015年的242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1010万人 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已超1430万人 [6]   大城市吸引力变化 - 一线城市曾提供更高薪资水平 更广阔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完善公共资源 [1] - 但大城市相对优势减弱 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经历集体降薪 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导致大城市生活"性价比"降低 [11][15] - 北京餐饮住宿业利润总额今年上半年降幅达67% 上海整体利润不及2023年水平 北上广深房价自2021年高点普遍回调30%以上 [19]   县域经济崛起 - 低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消费娱乐设施普及 通过电商和物流获得与大城市相似的商品和信息 [9][10]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的8383元增长至2024年的19280元 十年复合增长率达8.7% 高出城市居民3.1个百分点 [21] - 从去年开始 三四线城市消费增速超过大城市 农村增速更快 [20]   返乡创业新机遇 - 返乡创业集中在数字化与本地产业结合 通过互联网重塑农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价值链 [25][28] - 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2%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7% [30] - 直播间讲解农特产时长累计达3574万小时 搜索和货架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95%与54% [30] - 县域服务业快速崛起 咖啡丽人宠物类订单量增幅超1倍 相关商户增速超过50% [32]   创业挑战与政策支持 - 县域创业存在融资渠道有限 人才稀缺 产业配套供应链不完整等现实约束 [37][38][39] - 商务部等九部门提出未来五年在全国培育约1000家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 [42] - 电商平台推出多项助农行动 如抖音提供免佣政策 拼多多"农云行动" 快手"兴农计划"等 [44]
 跨境电商巨头深入县域经济腹地 亚马逊全球开店助力山东郓城产业带“卖全球”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59
 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战略 - 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持续下沉,将专业服务与资源深度对接至中国县域经济腹地[1] - 此举是平台深耕中国市场、赋能基层产业带的重要举措,旨在探索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带转型升级的新路径[1][4] - 平台通过将官方经理、运营专家、专属扶持方案等资源直接对接到县城一线,为当地企业提供全链路出海指导[5]   政企合作模式 - 活动在郓城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多部门联合指导下,形成高规格的政企联动组合拳[4] - 政府将发展跨境电商视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的关键战略,旨在为本地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5] - 地方政府承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和制造工厂利用新渠道拥抱全球机遇[5]   县域产业需求与赋能举措 -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动力源正从一线城市向拥有扎实制造业基础的三四线城市及县域扩展[4] - 郓城县企业面临缺乏跨境运营经验、国际营销渠道和对全球市场了解的数字化转型瓶颈[4] - 赋能大会提供官方一对一答疑、专属出海方案以及知识赋能与避坑指南等免费全方位支持[5][6]   活动影响与行业信号 - 大会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周边区域的制造企业主、创业青年及外贸从业者踊跃参与[6] - 此次合作释放出中国县域经济蕴藏跨境电商发展巨大蓝海的强烈信号[6] - 国际平台与中国地方政府正携手挖掘县域经济潜力,为中国制造业及全球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6]
 海上竞速,深圳如何追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23:32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格局 -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呈现清晰的“四大梯队”分化格局,基于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对全球60个海洋城市进行评估[1] - 伦敦在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城市治理均居全球第一[2] - 新加坡经贸活力排名全球第一,海事服务第二,国际影响第二[2] - 上海总排名全球第四,经贸活力和国际影响均排名第二,科技创新排名第六,海事服务排名第五[3]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海洋经济年度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3] - 中国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已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东部海洋经济圈港口航运体系完善,南部海洋经济圈海域辽阔、资源丰富[3] - 上海作为中国海洋经济领头羊,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387亿元,占GDP比重的21.1%[1][5] - 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09亿元,占GDP比重的14.7%[5]   中国主要海洋城市定位与策略 - 报告提出“沪深青成国内三大海洋经济圈引领者”,上海位于“头部梯队”,深圳和青岛均居于第二梯队,全球排名分别为第11和第16[1][3] - 深圳在科技创新维度高居全球第四,其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创新能力突出[2] - 青岛科技创新排名全球第八,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和近三分之一的涉海两院院士[2] - 深圳提出下一阶段目标,力争“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到21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海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6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5]   区域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区域启动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6] - 深圳重金扶持低空产业,单项单次奖励金额从2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每家企业每年可获得奖励合计最高可达3000万元,目前深圳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900家[7] - 山东力争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8] - 湖北提出17条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到2027年将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9]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 -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发布,上海首次进入前十,跃升至第8名,主要得益于入境游复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上的进步[12] - 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伦敦、巴黎、纽约、首尔、新加坡、北京、香港、上海、东京、旧金山和曼谷[12] - 中国上榜城市还包括:杭州第36位、深圳第37位、广州第38位、成都第40位、重庆第47位,2024年北京、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14]
 城市24小时 | 海上竞速,深圳如何追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23:25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评估 -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呈现清晰的“四大梯队”分化格局,基于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对全球60个海洋城市进行系统评估[4] - 伦敦综合排名全球第一,其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城市治理均居全球第一[5] - 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二,经贸活力全球第一,海事服务全球第二,国际影响全球第二[5] - 上海总排名全球第四,位于“头部梯队”,经贸活力排名全球第二,国际影响排名全球第二,科技创新排名第六,海事服务排名第五[4][6]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中国海洋经济年度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6] - 中国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已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东部海洋经济圈港口航运体系完善且外向型程度高,南部海洋经济圈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6] - 报告指出上海、深圳、青岛成为国内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引领者[4]   重点城市海洋经济表现 - 上海作为中国海洋经济领头羊,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正加速从“全球供应链的参与者”向“全球价值链的塑造者”转型,202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GDP比重21.1%[4][9] - 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其在科技创新维度高居全球第四,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创新能力突出[5][9] - 青岛科技创新排名全球第八,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和近三分之一的涉海两院院士,已成为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5]   城市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区域启动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10] - 深圳重金扶持低空产业,单项单次奖励金额从2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每家企业每年可获得奖励合计最高3000万元,目前深圳已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900家[11] - 山东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12] - 湖北力争到2027年将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14]   其他相关数据与排名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16] -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发布,上海首次进入前十,排名第八,北京、香港、杭州、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中国城市亦上榜[17][19] - 2024年北京、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19]
 陈刚:广西县域经济大有可为,要加快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广西日报· 2025-10-11 11:04
 会议核心观点 - 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核心目标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西现代化建设筑牢基础 [1] - 会议强调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 [2] - 会议明确了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三大实施路径 [3]   发展战略与路径 - 发展路径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产业兴县、富民增收,生态筑基、城乡融合” [3]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3]   产业发展重点 - 坚持三产协同、绿色发展,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深度融合 [4] - 统筹制定“一县一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拳头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 [4] -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常态化,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地 [4]   政策与机制保障 - 以制定实施县域经济“创先争优”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加大财政支持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4] - 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以破解企业投资堵点并激发市场活力 [4] - 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的用人导向,把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用到重要岗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