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产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95后”女掌门张子越承父业扎根乡土 三产融合谱写6000万产值田园新篇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14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李璟 深秋的荆楚大地,丘陵连绵起伏,层林尽染。10月28日,在湖北大金龙农牧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循 环养殖基地里,一辆观光车穿梭在果林与鱼塘之间,开车的姑娘扎着利落的马尾,她就是公司总经理张 子越,一位1997年出生的"新农人"。她用八年时间,在父辈打下的基础上,让一片丘陵蜕变成集种养 加、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作为年轻一代农人的代表,张子越的经营理念与老一辈相比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农业是一份需要耐心 的事业。"她说,"无论是我们这一辈,还是老一辈人,最相通的一点还是想做出好产品。" 从象牙塔到田园大地 张子越的农业之路,始于一场偶然的产业转型。 她的父亲原本深耕工程与矿山开采领域,常年辗转于各个项目之间,经营模式零散且缺乏长远规划。响 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父亲决定转型农业,希望找到一份能长久传承的事业。彼时, 张子越还在武汉一所大学攻读财会专业,从未想过自己未来会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 命运的齿轮在2016年悄然转动,父亲开始投资农业板块,同时将产业账务交给她打理,希望借此锻炼女 儿。从此,张子越开启了"校园+农场"的双重生活——周一到周五,她在 ...
安海龙跨界转身在泥土中开辟创业新途 种养循环接通产业链计划2027年产值破亿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14
1988年出生的安海龙,大学主修机械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湖南常德、上海的企业从事机械设计工作。 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并未磨灭他骨子里的闯劲,但对家庭的牵挂,仍然推动了他人生的转折。谈及回乡的初衷, 安海龙的语气中带着对家人的愧疚与牵挂:"父母年纪大了,母亲身体不好却总瞒着我们,那年过年回家发现她病 得很重,我就下定决心回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李璟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做好产业基础,就能带动更多人投身农业,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乡村发展。" 10月28日,钟祥市祥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海龙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目光里满是笃定。谁能想 到,这位深耕农业十二载的企业家,最初的职业起点竟是机械设计领域。 从机械设计师到农业企业家,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布局,安海龙用十二年时间在农业领域书写了跨界创业的精 彩篇章。 养殖、饲料、屠宰加工,安海龙打造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欣欣向荣,如今更是定下了在2027年实现"8万只出栏、1亿 元产值、2万吨秸秆消耗"的核心目标,并同步打造循环农业与三产融合配套体系。 从机械蓝图到羊肥草绿 全链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祥楚农业科技,已构建起"饲料饲草生产加工—肉 ...
致富花开产业兴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秋日午后,走进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的温室大棚,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棚 内,齐腰高的种植槽整齐排列,其中不见泥土,株株娇艳欲滴的玫瑰植根于环保基质中,在阳光沐浴下 热烈绽放。 大棚内外,农户们正在忙碌。他们穿梭于种植槽间,采摘下鲜玫瑰后,就送到大棚旁的包装房内。20枝 玫瑰被包装成一把,放在水桶中保鲜,等待由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这边是'高原红',那边是'洛神',里面还有'爱莎''海洋之歌'……今年已经采收了2万多枝了。"大棚 里,47岁的农户李红林介绍,"相比传统种植,无土栽培的玫瑰根系更发达,水肥吸收率更高,产量增 加30%以上,而且花期调控更精准,售价比以前提高了三成。" 辽中区特产辽中玫瑰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马三家子村则是辽中玫瑰的主产地之一。目前,村里131户 村民从事玫瑰种植,拥有温室大棚313座,去年玫瑰产值超300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30日 11 版) (责编:白宇、卫嘉) 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马策就是专家之一。他在详细调研后,为马三家子村量身定制了玫 瑰栽培方案,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延长花期。如今,现代化温室大棚盖了起来,温控放 ...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给茶产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茶产业现代化转型、种业振兴和三产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框架,旨在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1][2][3][4][5][6] 茶产业现代化转型 - 《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为茶产业向现代化大产业转型划定核心框架 [9][10][11] - 当前茶产业在科技应用方面存在不足,2024年智慧茶园覆盖率最高的福建省仅为28%,多数中小茶园仍依赖人工经验管理 [12] - 绿色发展层面,2024年我国有机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 [13] - 质量管控层面,不同茶企生产标准不统一,部分散装茶存在农残超标风险;品牌建设层面,区域公共品牌存在“小散弱”现象,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竞争力 [14][15] - “十五五”时期需加快智能装备落地,扩大有机认证范围,建立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 [18][19][20][21] 茶树种业振兴 -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破解茶产业种质短板 [22][23] - 当前茶产业种业痛点包括优质高抗茶树种质资源开发滞后,以及古茶树等珍稀种质资源面临过度采摘和生长环境破坏的压力 [24][25][26] - 2023年《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规范采摘管理等举措,为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27][28] - “十五五”时期需联合科研院所加快优质品种培育,并加强古茶树等原生种质保护,建立地方保护机制 [30][31][32][33][34] 茶产业三产融合 - 《建议》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茶产业激活多元价值提供路径 [35][36][37] - 当前各地已尝试延伸加工链条开发茶食品、茶护肤品等衍生品,并打造茶旅融合项目,但多数产区仍停留在“种植+初加工”的单一模式,茶旅融合项目多为浅层形态 [38][39][40][41] - “十五五”时期需在一产上聚焦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在二产上加快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在三产上推动茶旅体验向深度升级,融入茶园景观、茶史文化等元素 [44][45][46][47][48][49]
小乡村的大“柿”业 ——中国三星助力陕西湾里村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8:21
产业规模与产值 - 湾里村每年可加工鲜柿100万斤,生产柿饼10万斤、冰淇淋柿子50万枚、柿漆8万斤,年产值超800万元 [8] - 合作社成立后,建成两座标准化晾晒棚、一座低温冻库以及薛镇首个拥有食品生产许可的柿饼加工厂 [3] 科技赋能与生产效率提升 - 2024年投产的“柿子未来工厂”采用国内领先的清洗分选线,实现鲜柿从入厂到洁净处理一气呵成 [3] - 创新削皮去蒂机使单日削皮量从人工2000斤翻倍至4000斤 [3] - 专利晾晒系统有效破解霉变难题并将柿饼上市周期提前20天,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3] 产业链延伸与三产融合 - 产业从零散种植发展到规模化栽培,从家庭“晾晒”升级为“按标生产” [3] - 发展柿染文化,打造现代化柿子漆生产线,并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将产业与乡村文化、教育深度融合 [6] - 建立中国乡村第一家国际青年旅社,承接研学、展览等客群,推动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变,实现“全年经济” [8] 人才吸引与带动效应 - 通过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村里带来新思路和新活力 [7] - 项目带动了5个村集体参与产业发展,形成“合作社及村民主导+爱心企业赋能+社会组织专业化实施”的聚变效应 [8] - 湾里村已发展成为富平县特色产业样板村和三产融合的未来乡村样板 [8]
广西崇左打造活力廊道 绘就生机盎然边关新画卷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5:35
项目核心规划 - 依托212公里一级旅游大道(边境219国道、313国道)作为黄金轴线,串联宁明、龙州等4个边境县,整合沿线13个乡镇、164个村屯资源 [1] - 打造融汇花山岩画、德天瀑布等5大景区与12个边贸互市点的活力廊道,推动“千里边关·百里运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带”崇左段建设 [1] - 深化“党建+产业+文化+治理+生态”五位一体模式,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从“通路通心”走向“融业融情” [4]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沿212公里轴线精准布局9大产业园,构建“边贸+农业+文旅”三产融合的立体格局,带动12万边境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8854元人民币 [3] - 项目辐射带动44万各族民众,有村民表示收入因参与边贸和旅游而翻了一番 [1][3] - 柳班村深度挖掘沿线资源,做强甘蔗、坚果、星油藤等特色产业,延伸链条促农增收 [3] 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 - 着力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以“一村一品”思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和保护花山岩画文化、壮锦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 [3] - 建成15个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81个同心文化广场,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 - 非遗传承人表示天琴表演等民俗活动吸引了游客,成为最美风景 [3] 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建设 - 对一级旅游大道沿线164个村屯实施生态化改造,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 [4] - 全市75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公路通车率、等级公路通达率和路面硬化率“三个百分百” [4] - 依托“智慧综治平台”实现风险精准预警,沿线布设146处5G智能界碑,将异常事件响应时间压缩至8分钟 [4] - 龙州县水口口岸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货物全流程无缝监管,通关效率提升40%,边境全域推广“数字界碑+云调解”模式,跨境纠纷线上化解率达91% [4]
全球农业大咖齐聚南沙!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在南沙顺利召开
南方农村报· 2025-10-28 18:00
大会概况 - 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于10月2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 [3] - 大会吸引约200名国内外嘉宾参与 包括多国农业部长、驻华大使、国际组织代表及路易达孚、巴斯夫、大疆、北大荒等行业巨头 [4][5] 展区特色与产业亮点 - “买全球 卖全球”展区展示南沙青蟹、新垦莲藕、葵花鸡等本土优品与进口产品 南沙是全国最大榴莲和车厘子海运进口口岸 依托170多条国际班轮航线 [8][9] - 进口鲜果两小时直达大湾区市场 外贸粮食年接卸量超1000万吨 [10][11] - 国际观赏鱼展区体现“小切口撬动大产业” 南沙上榜广东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名单 以“1+1+2+N”模式布局全产业链 [12][13][14] - 青青自然农业的热带观赏鱼远销欧美 蓝海海洋科技建设养殖繁育基地 新加坡南岛水族打造淡水观赏鱼进出口贸易基地 [15][16] - 国际宠物社区展区展示宠物一类创新药、高端诊疗服务 并设有港澳大学生实习基地及与香港共建“政校研”协同实验室 [17][18] 发展战略与基础设施 - 南沙通过“五港联动”打造“五大高地” 构建“硬通道+软环境”的现代化开放生态 作为时隔6年后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 [21][24][25] - 硬件设施持续升级 南沙入选2025年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 南沙港立体物流网络与冷链形成双重保障 [27][28] - 120款预制菜产品通过“一站式拼柜出口模式”打入国际市场 鳗鱼单品产值突破10亿元 建设南顺水产品供港基地 推动活鳗等出口日本 智能化养殖设备出口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多国 [28][30]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 政策创新持续突破 深化粤港兽医领域规则衔接、放宽种业市场准入 海关总署2次出台支持南沙创新发展政策 [31][32] -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探索农业领域制度型开放 提供一站式跨境投融资服务 [33] - 南沙以“全链整合”思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建成广州市规模最大水产品加工基地 渔业产业园与预制菜产业园“双园”协同 打造水产链条 构建从基因芯片育种到立体化运营的三产融合生猪产业链 [34][35][36][37] 重点项目与未来规划 - 大会期间举办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推介会 设立南沙现代农业国际服务贸易专区 [40][41] - 南沙联手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规模10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种业高质量发展基金 项目在大会上完成签约 旨在打造国际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及培育国际一流种业链主企业 [42][43][44] - 从广州市支持意见的顶层设计到“现代农业8条”的真金白银扶持 南沙正打造RCEP农业合作“交汇区” 探索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南沙模式” [47][48][49]
宁夏银川:三产融合激活多元发展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9:19
工业是银川经济"压舱石",在"十四五"期间,银川市已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跨越。在高端装备领域, 共享装备的智能100万千瓦超超临界蒸汽发电机大型球铁铸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巨能的机器人以智能检 测替代人工,实现"效率、精度、可靠性"三重提升;威力传动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供应高精度风电减 速器零部件。在绿色食品领域,蒙牛宁夏工厂成为全球首个乳业"灯塔工厂",百余名员工创造百亿元产 值。目前,银川市规上工业企业达535家,光伏、高端装备等3条产业链突破百亿级,现代化工业体系韧 性更足。 在银川,农业走出特色化发展路,也结出了"富民果"。截至2024年年底,银川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 73.59万亩、产量182.09万吨、产值63.7亿元,占农业产值超60%,134个200亩以上瓜菜标准化基地超额 完成"十四五"目标。从冰激凌萝卜"出圈"到肉牛滩羊、牛奶产业扩张,银川现代都市农业持续提优。 2020年至2024年,银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7.77%,一产增加值年均增6.11%,既守牢粮食安全 底线,又让农民增收。 夜幕下的览山公园,落日合唱、音乐季吸引游客打卡,这是银川商文旅农体酒深度融合的写照。银川的 服务业,以 ...
霜降果红时,富平“柿”正甜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5:59
产业融合模式 - 以柿子产业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具体活动包括柿饼助销签约、柿染服装秀和国际青旅揭牌 [1] - 形成了涵盖柿饼、冰柿加工、柿漆生产、柿染非遗工艺的完整产业链,并带动研学旅行和文化体验等第三产业 [1] - 项目带动5个村集体参与产业发展,使湾里村成为富平县特色产业样板村和三产融合的未来乡村样板 [1] 产能与产值 - 每年可加工鲜柿100万斤,生产柿饼10万斤、冰淇淋柿子50万枚、柿漆8万斤 [1] - 年产值超过800万元 [1] 项目发展历程 - 2018年,中国三星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将“分享村庄”产业帮扶项目落地薛镇湾里村 [1] - 截至2025年10月,已建成全县首家食品级柿子未来工厂和首条柿漆现代化生产中试车间,柿染研究中心也落地湾里村 [1]
讯推科技2025年赋能食博会,助力品牌营销增长
中国食品网· 2025-10-24 15:52
博览会概况 - 2025年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于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 [1] - 博览会构建“大食品”生态圈,覆盖十大专业展区,包括国际/进口食品、休闲食品、健康食品、预制菜、肉类及冷冻食品等全品类 [1] - 博览会依托一产、壮大二产、联动三产,旨在打造一站式专业商贸展览平台 [1] 讯推科技展会参与与价值主张 - 公司作为品牌全案数字化运营服务商参与食博会,旨在为参展食品企业品牌赋能 [3] - 公司指出参展商面临国际环境不稳定影响出口、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挑战,数字化是实现品牌升级和营销增长的关键 [3] - 公司为食品企业开辟线上营销通道,指明发展方向,助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以实现经济增长 [4] 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核心服务 - 公司提供的品牌全案数字化运营方案包含全网品牌搜索营销、抖音运营推广、微信视频号运营推广等服务 [3] - 方案涵盖谷歌搜索营销、多语言外贸独立站、谷歌SEO优化、谷歌竞价运营以及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Twitter等海外社媒运营 [3][6] - 服务融合“策略+技术+资源+运营”方式,提供包括短视频营销、小红书推广、AI搜索营销、舆情公关等在内的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 [6] 客户服务方法与成效 - 公司通过与参展商交流掌握产品特点及潜在目标客户群,利用大数据分析目标客户潜在需求 [4] - 公司借助多种线上营销渠道,为参展商定制个性化落地执行方案 [4] - 公司在展会中的营销策略得到参展商认可 [4] 公司业务规模与行业覆盖 - 公司已为超过10000家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络营销解决方案 [6] - 服务行业覆盖智能制造、机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建材家居、人工智能、快销品、生活服务等领域 [6] - 公司服务案例包括智能制造类企业如大族激光、欣旺达股份,家居智能类企业如日丰股份、科顺股份,商务服务类企业如达内集团、跨越速运,以及日化美妆类企业如美赞成、君乐宝等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