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铁锂产业破局
icon
搜索文档
铁锂“七雄”谋涨价,聚首工信部抗议电芯“霸权”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19:11
行业核心困境 - 磷酸铁锂材料企业面临“两头受气”的困境,上游原料供应商要求涨价,下游电芯厂拒绝承担成本且对延迟交货开具罚单 [1][9] - 行业自2022年底至2025年8月连续亏损超36个月,产品价格从17.3万元/吨暴跌至3.4万元/吨,跌幅超80% [3] - 2025年行业平均成本为15600-16200元/吨,但市场均价仅14770元/吨,价格低于成本9.7%-15.3%,企业每卖一吨产品亏损近千元 [3][9] - 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2024年产能逼近470万吨,实际产量仅230余万吨,仅有两家企业实现盈利,部分企业负债率超过80% [9] 需求端分析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5%,2026年将实施的动力电池强制性国标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进一步凸显磷酸铁锂优势,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对铁锂的需求增幅将超30% [6] - 储能领域成为需求增长新引擎,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量同比激增60%,预计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增长30%,未来两年将新增百万吨级需求 [6] - 2025年需求约370万吨,明年预计达510吨至530万吨,受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储能占比、商用汽车渗透率提升驱动 [6] - 2025年1至9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5%,欧洲、亚洲、北美三大市场合计占磷酸铁锂出口比例达90% [6] 供给端与竞争格局 - 中国磷酸铁锂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凭借技术、成本和产业链优势,海外企业成本约2万余元/吨,中韩产品价格相差一倍以上 [6][7] - 行业存在无序竞争,2022年资本热潮后产能扩张,加之电芯厂规模持续扩大,材料厂话语权减弱,难以主导定价 [9] - 磷化工、钛白粉等跨界玩家涌入,新进入者装备规模更大(部分单线产能达8万吨),背靠大集团融资渠道更通畅,加剧未来竞争 [10] - 海外企业正通过挖角技术团队加速追赶,如天津某企业倒闭后300人研发团队被国外电池企业整体吸纳,推动其铁锂电池开发进度提前一年半 [11] 技术与成本优势 - 中国磷酸铁锂技术已形成代际优势,当前推进的三代产品比韩国、印度的二代产品领先一代 [7] - 技术按压实密度分为五代,市场正从第四代(2.6-2.7g/cm³)向第五代(2.7g/cm³以上)升级,第四代产品明年增量预计超过50% [7] - 拥有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具备成本优势,如湖南裕能凭借“磷矿开采-磷酸生产”布局,每吨能节省1500元成本,其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比同行每吨低四五百元 [7] - 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硫酸亚铁、硫酸、氨水等基础化工原料导致产品成本上涨近3000元每吨 [10] 行业破局努力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成立磷酸铁锂材料分会,联合7家头部企业调研材料成本,并通过三套模型核算真实成本 [13] - 协会联合第三方机构每月发布行业成本区间与市场均价对比数据,以提供透明价值参考,遏制恶性竞争 [13] - 行业呼吁建立“行业准入机制”,遏制低技术产能涌入,同时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从供给端改善产能过剩 [14] - 部分企业已在控制产能,如浙江友山规划产能40万吨,但每月满负荷生产仅2.5万吨产品 [14] 价格展望 - 基于海外需求旺盛(如韩国企业上千吨订单)及海外产能短缺,一旦海外抢产能,国内价格势必上涨 [14] - 磷酸铁锂企业和电芯厂已开始互相试探性涨价,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同意磷酸铁锂全系列产品每吨涨价1000元 [15] - 头部7家企业产能对应市场需求仍有约50万吨缺口,且无库存,基于旺盛需求,电池企业必须接受材料价格合理上涨 [15] - 预计2025年底会涨价一次,2026年上半年可能还有一两次,以此基本解决亏损问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