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交性
icon
搜索文档
观鸟、“打野”、赏花,年轻人为何从旷野得到快乐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1
新型社交方式 - 年轻人将春日户外活动如观鸟、赏花、"打野"等发展为新型社交方式,形成"春天快乐型人格" [1] - "打野"(挖野菜)和"打鸟"(拍摄鸟类)成为年轻人社交新媒介,带动线下聚会和线上攻略分享 [1][2] - 95后群体通过集体户外活动告别冬日,开启全年生命力旺盛的开端 [1] 消费趋势 - "打野"热潮推动锄头、小铁锹等装备销量快速提升,形成新消费趋势 [2] - 自然主题文创产品如鸟类毛绒挂件、"鸟类身份证"等成为高销量商品 [8] - 文创品牌"菲羽文创"通过鸟类主题设计吸引手账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及儿童群体 [8] 心理动机 - "具身认知"理论解释年轻人通过生理体验(如挖野菜、观鸟)激活心理放松感 [5] - 户外活动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成为人际交流的新话题 [2][4] - 年轻人追求"松弛感",通过自然接触平衡工作与生活压力 [6] 社交与商业结合 - 观鸟社群规模达300多人,成员从学生到教师,线下活动频繁并衍生恋爱关系 [5][6] - 公益与商业结合,如"爱鸟周"活动设计趣味机制吸引打卡,提升公众参与度 [8] - 艺术创作与生态保护结合,如鸟类表情包、科普海报等实现广泛传播 [8] 行业创新 - 高校社团(如北京林业大学观鸟协会)推动民间观鸟交流,形成专业化社群 [5] - 设计师创立"菲羽文创"品牌,开辟自然艺术创业路径,产品覆盖线上线下 [8] - 观鸟活动衍生科普教育,如防鸟撞行动网络,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