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
搜索文档
省级统筹普惠家庭财产综合保险 “秦家保”上线
陕西日报· 2025-11-13 07:57
产品概况与意义 - 省级统筹普惠性新型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秦家保”在陕西省正式上线 [1] - 该项目由19家在陕省级财产险公司组成共保体,通过统一产品、统一理赔、统一宣传的方式运作 [1] - 产品定位为保险业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创新和金融创新实践,旨在构建多层次家庭风险保障体系 [1] - 该项目是陕西省金融系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社会民生治理的标志性产品 [1] 运营模式与历史成效 - “秦家保”采用共保体模式,有效整合行业资源,为全省居民提供标准化风险保障 [1] - 产品在西安市已试行两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次推广至全省范围 [1] - 共保体代表承诺将携手各成员单位做好运营支持、项目服务和风险兜底 [2] - 未来将通过政企协多方协同发力,提升全省民生保障水平 [1] 合作与推广 - “秦家保”共保联盟与西安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2] - 双方计划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与产品推广,打通普惠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 [2] - 合作旨在推进风险减量管理,实现保险保障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 [2] 社会公益行动 - 启动会现场,“秦家保”共保联盟向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友谊街社区的先进党员和困难家庭捐赠保险保障 [2] - 捐赠的累计保额达到8730万元 [2]
用“小数据”撬动“大治理”——美团以数智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2 15:55
行业规模与影响 - 网络外卖行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已创造万亿级市场并成为日常生活主流 [1] - 当前中国人每天依靠线上外卖配送服务超过8000万人次,消费额达33亿元 [2] - 线上外卖业务催生的骑手大军已达1000万人 [6] 骑手友好社区解决方案 - 美团与万科物业联合打通后台数据接口,实现骑手扫码一键登记、身份自动校核 [2] - 骑手进门手续耗时仅3-5秒,该制度已成为万科全国数千家小区的管理标准 [3] - 目前全国30多家物业公司加入该方案,覆盖247个城市超过37000个小区 [4] - 美团和物业方每天处理约120万次一键登记需求,为骑手节省进门时间约2万小时 [5] - 美团采用高性能分布式数据访问架构,实现毫秒级响应数据验证 [4] 骑手安全生态建设 - 美团将骑手安全生态建设提升至公司战略级层面,核心理念是"让骑手在安全的环境中跑单赚钱" [6][7] - 公司开发算法系统识别骑手闯红灯、分心驾驶、超速、逆行等行为,闯红灯识别准确率超过95% [7] - 系统监测范围在北京已覆盖上万个红绿灯路口 [7] - 公司设计"安全分"制度,对达标骑手奖励,未达标处罚,并配套宣教形成正向引导 [7] - 美团今年为骑手不闯红灯的奖励预算达到1亿元 [8] - 战略实施后,美团骑手在全国多个城市的交通违法率是即时配送行业中最低的 [8] 平台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 - 平台企业具有协调多方利益的能力,美团内部常态化召开由算法团队、骑手、专家参加的恳谈会 [10] - 平台企业具有充足的产业整合能力,深谙如何打造多方共赢的持久模式 [11] - 美团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已有超过30万家商户接入实时直播系统 [11] - 公司在行业首创"外卖卫星店"模式,与900多个国内头部餐饮品牌合作,建成8000余家卫星店 [11] - 美团推出"浣熊食堂"模式,为无堂食商家提供线下聚合空间和"明厨亮灶"系统,实现"拎包入住" [11]
努力谱写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10-10 21:27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在兜底民生保障、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专项社会服务及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 [1] 兜底民生保障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 [2] -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长26%、32%和31% [2]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90万人和1648万人 [2] - 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达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 “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截至2024年底共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高等教育 [2]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国平均标准“十四五”期间分别提高31.9%和22.5% [3]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89.4%的区县,1万多个康复机构服务精神障碍患者达126万人 [3] 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15.6% [4] -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4] - 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天有300多万老年人在就餐点就餐 [4] - 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惠及4945万老年人 [4] -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的老年志愿者达5358万人,服务总时长16.4亿小时 [5] 专项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 - 累计办理“全国通办”婚姻登记26.3万对 [7] - 建成3350个公益性骨灰堂以及1.68万个公益性公墓 [7] - 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将6.8万个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7] - 民政部公告新命名地名60多万个,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录地名数据1480万条,调用总量近7亿次 [7] - 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设置地名标志62万块 [7] - 全国登记社会组织达86.5万个,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 [8] - 推进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7.5万家,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8000余个 [8] - 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至目前16000多家,增长70% [8] - “十四五”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支出1500亿元,主要用于“一老一小”、“一残一困”、教育医疗、就业增收等方面 [8]
滨州荣登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大众日报· 2025-08-25 09:43
城市综合实力排名 - 滨州位列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84位 [1] - 排行榜综合考量硬经济指标(GDP、储蓄、财政)和软经济要素(环境、科教、文化、卫生) [1] 经济发展与产业建设 - 2024年签约实体产业项目460个 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7.5% [1] - 6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其中16项登顶全球细分市场 [1] -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包括京博化工新材料、滨华碳三碳四、华能滨州新能源等项目 [3] - 产业集群朝"新"与"绿"方向迈进 涵盖低空经济、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3] 科技创新能力 - 凭借"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 [1] - 连续3年入选全国数字城市百强市 2024年中国开放数林指数位列全国第9 [2] - 山东省唯一在"鲁通码"和"电子签章"两个领域均入选试点的城市 [2] 城市治理与社会建设 - 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考核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档 [2] - 采用"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模式 显著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 -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统筹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多类城市建设 [2]
“丝滑”退场背后,“苏超”解码城市治理新范式
江南时报· 2025-08-12 22:19
城市治理创新 - 南京奥体中心采用"上层平台+地面停车"分层布局实现人车垂直分流 6万球迷10分钟内完成疏散 设计规避传统地下停车场潮湿问题与高维护成本 配备德国进口防水纳米涂层和预留演艺接口 [1] - 盐城赛场部署2255名安保和120辆公交构建疏散网络 45分钟清空4吨垃圾 市民自发组建百辆爱心车队配合160名交警和420名机动警力维持秩序 [2] - 数字化治理通过"苏超足球"小程序实现购票查询一站式服务 微网格与赛事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小事不出网格 大事全网联动"的治理生态 [3] 体育赛事社会化 - "苏超"联赛每队仅限3名职业球员 教师/快递员/学生等普通民众占比超80% 打破体育竞技专业壁垒 [2] - 南京五台山体育场周边社区开放共享车位 扬州球迷在异地赛场获得志愿者服务 足球赛事成为激发社会自我组织的介质 [2] - 政府将民间足球热潮升格为省级重点项目 采用"政府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模式 财政承担基础成本使票价亲民 部分城市开通免费观赛专线 [3] 公共服务转型 - 南京为大型活动延长地铁运营时间 扬州开放机关食堂便民服务 体现"流量友好"型治理理念 [3] - 地方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通过捕捉民间需求推动政策创新 如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列入城市足球联赛 [3] - 赛事组织展现精细化服务能力 盐城铁骑为900名外地球迷提供专列护航 南京奥体中心空中连廊设计实现观众快速离场 [2][4]
政务数据的价值和效能在于流动和共享(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核心内容 - 国务院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对政务数据共享进行规范,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1] - 《条例》重点规范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和平台支撑,旨在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 [1][2] - 通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2] 政务数据共享现状与问题 - 截至2024年底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务外网全覆盖,过去5年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累计超5400亿次,电子证照共享服务超108亿次 [1] - 存在部门间数据标准不统一、格式不一致导致互通困难,部分地方共享平台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存在数据底数不清、重复采集等问题 [1] 条例实施带来的变革 - 明确禁止通过增设条件阻碍数据共享,要求政府部门不得重复收集可共享数据,上级需向下级完整回流数据 [2] - 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通过整合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数据实现政策"精准滴灌" [2] - 有助于管理部门更全面评估风险隐患,强化事前预防能力 [2] 政务数据共享的溢出效应 - 作为数字经济关键基础设施,税务、市场监管等公共数据开放将支撑企业研发创新和风险评估 [3] - 浙江杭州通过开放数据接口让居民参与社区停车位调度和养老服务设计,广东建立信用修复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信用联合奖惩 [3] 后续实施挑战 - 需完善政务数据标准体系解决异构数据整合瓶颈,探索数据确权与隐私保护的平衡机制 [3] - 需健全执行监督机制防止制度衰减,持续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