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政府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国常会:鼓励各地增加“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事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7:45
数字政府建设进展 -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新能源汽车展示销售中心设立"新能源汽车一件事"服务窗口 为购车 上牌 充电桩安装等业务开通全流程"绿色通道" [1] - 山东烟台通过"爱山东"APP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报名2分钟完成 系统自动调取公安 住建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自动匹配 [2] -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联通各省区市及46个国务院部门平台 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 [3] 政务服务创新模式 - "集成办"模式将多个部门事项整合为公众和企业的一件件事 通过流程再造 数据打通和部门协同实现"一网通办" [4] - 各地推出特色服务如"渝快办"新生儿出生套餐 "随申办"行政执法查看 "浙里办"相亲交友等创新服务 [3] - 100个城市均已建成政务服务平台 94个城市开通"跨省通办"窗口 83个城市探索"跨城通办"业务 [6] 政策支持与规划 - 国务院2024年1月出台指导意见 发布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 提出健全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 [4]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发布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 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和地方也发布相应清单 [5] - 计划2025年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教育部政务平台新增19项服务事项 [5] 技术赋能与挑战 - 探索应用自然语言大模型等技术提升智能客服意图识别能力 优化智能问答 搜索 导办等服务 [7]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政策信息精准推送 公共服务定制化 企业政策智能匹配 [7] - 存在数据接口不统一问题 部分城市省级与市级平台数据未对接 少数城市存在栏目内容不一致情况 [8]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银行 医院 电信等更多公共服务集成办理 [5] - 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破除数据壁垒 推进"一网通办" [6] -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将激发市场活力 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 [8]
政务数据的价值和效能在于流动和共享(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核心内容 - 国务院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对政务数据共享进行规范,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1] - 《条例》重点规范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和平台支撑,旨在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 [1][2] - 通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2] 政务数据共享现状与问题 - 截至2024年底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务外网全覆盖,过去5年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累计超5400亿次,电子证照共享服务超108亿次 [1] - 存在部门间数据标准不统一、格式不一致导致互通困难,部分地方共享平台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存在数据底数不清、重复采集等问题 [1] 条例实施带来的变革 - 明确禁止通过增设条件阻碍数据共享,要求政府部门不得重复收集可共享数据,上级需向下级完整回流数据 [2] - 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通过整合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数据实现政策"精准滴灌" [2] - 有助于管理部门更全面评估风险隐患,强化事前预防能力 [2] 政务数据共享的溢出效应 - 作为数字经济关键基础设施,税务、市场监管等公共数据开放将支撑企业研发创新和风险评估 [3] - 浙江杭州通过开放数据接口让居民参与社区停车位调度和养老服务设计,广东建立信用修复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信用联合奖惩 [3] 后续实施挑战 - 需完善政务数据标准体系解决异构数据整合瓶颈,探索数据确权与隐私保护的平衡机制 [3] - 需健全执行监督机制防止制度衰减,持续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3]
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
经济日报· 2025-06-09 06:03
政务数据充分共享、安全利用,是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的基础。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政务数据 共享条例》,对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保障措施等工作作出了规定。作为第一部 全面规范政务数据共享流通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管理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从新生儿落户到养老金资格认证,从创业执照申领到纳税信息提交,政务数据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特 别是随着我国人口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的日益频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治理需求不 断增加。让数据"活起来",推进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才能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助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落地实施,对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利用 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条例》将相关决策部署以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确立为法律制度,进一步夯 实了法治根基。 规范、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涉及"块与块""条与条""块与条"等多层次协调,在实践中必然会面临不少 数据流通的淤塞点。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供需对接不顺畅、共享应用不充分 ...
抓好《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落实 提高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新华社· 2025-06-06 11:23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的核心意义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标志着中国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进入法治化建设新阶段,政务数据被定位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1] - 该条例是打破"数据孤岛"的关键抓手,通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2] - 条例将示范引领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促进各类数据资源融合利用,提高全社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3] 条例实施的重大举措 - 明确共享工作五大原则:统筹协调、标准统一、依法共享、合理使用、安全可控,并首次禁止数源部门擅自增设共享条件[4] - 建立共享申请答复流程时限机制,要求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校核纠错及争议解决机制,推动"以用促改"[4] - 实施政务数据统一目录管理,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强化平台集约化、标准化建设[5] 条例落地实施路径 - 开展政务数据回流基层试点,建立数据回流责任机制并梳理供需清单[7] - 推进"一表通"建设实现基层数据"只报一次",精简整合报表减轻基层负担[7] - 重点打造交通物流、卫星遥感、低空经济、气象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场景[7]
抓住改革契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6
5月31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满6周年。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 众诉求"一线应答",如今,许多企业群众享受到政务服务数字赋能、服务扩面增效的便利,感受到更加 方便快捷、公平普惠的服务体验。 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明确 提出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作出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全面 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等工作部署。目前,多地正紧抓国家大力推进数字 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改革契机,扎实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 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实现一批高频、面广、问题多事项的高效办理。 也要看到,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政务服务的快速革新、及时 响应。持续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可在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数字赋能、注重系统增能等领域下功 夫,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注重集成增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目的在于更好解决企业与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 繁问题。必须大力提升行政 ...
山东“深度求索”AI赋能政务服务 推动利企惠民“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1:57
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为契机,以方便办事民众、提高审批效率为服务宗旨, 大力实行"无人工审批"模式。改革后,办事民众可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临清站点进行业务填报,系统自 动调取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即时办结,全程无纸化,不递交任何纸质材料,无人工参与审批。同时, 实现了数据跑路代替民众跑腿,提高了办事效率。自2024年新模式推行以来,已累计完成无感审批2700 余件,"秒批"占比达90%以上,企业满意度超90%。 下一步,临清市将围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市政设施类审批,让审批变得更加高 效、便民,为营造该市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中新网济南5月29日(吕妍)"我需要搞展销促销等活动,帮办人员帮我在网上填完信息,瞬间就完成了审 批手续的办理。"近日,聊城市临清市福源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办事人员王艳华通过无感审批办理了临时 占路审批手续,整个过程十分快速便捷。 上述只是山东"深度求索"AI赋能政务服务的缩影。近年来,山东通过抢抓智能化发展机遇,深化数字政 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进一体化数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服务 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利企惠民"加 ...
【西安】着力培育全国领先、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链群
陕西日报· 2025-05-25 07:49
近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以数字 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场景需求为牵引,以软硬一体技术适配和产品开发中心建设为核心载体和关键环节, 重点支撑智能终端产业链培育,推动工业软件、信创、人工智能适配应用,促进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建设运营。筛选符合数字政府建设需求、具备创新性的智慧终端产品,编制创新产品推荐 清单,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推广;鼓励市属国企使用创新产品推荐清单中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有 序推动老旧设备的替换改造。 拓宽应用推广渠道。统筹组织开放应用场景,搭建适配验证产品供需对接渠道,为适配企业提供业 务指导、验证环境和试点支持,落实行业领域智慧化建设方案,推进新产品应用。 西安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们重点围绕交通、水务、城管、燃气、供热、文旅等 领域开展示范性建设,同步推进环保、教育、住建、应急等领域应用。到2027年,力争实现数字政府建 设重点领域全覆盖,带动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记者 陈志涛) 构建技术研发体系。组建技术联盟,开展根技术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构建,提供产品适 配验证全周期技术咨询服务,打造技术创新 ...
辽宁:推动数据要素优化配置 强化数字政府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3:39
据介绍,辽宁将聚力能级跃升,筑牢数据基础设施基础,着力补齐辽宁省算力、网络、流通利用和安全 体系等方面的能力短板,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动脉,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设施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先 进技术落地、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支持沈阳、大连智算中心建设。 同时,对标辽宁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定位以及"两重"项目储备,推动大连市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数据流通利用方向隐私保护计算试点,打造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底座,催生数据产品,带动重点项目投 资。 在统筹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辽宁将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制定《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 方案》(2025-2027年),构建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1131"体系,建立政务首席数据官制度,建立"人工智 能+政务"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数字政府建设评价,加快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 提升。 中新网沈阳5月15日电 (韩宏李晛)记者15日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辽宁统筹推动基 础设施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协同高效,取得阶段性进展。 辽宁聚力创新突破,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辽宁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拓展“信用代证”应用场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5-14 06:03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信用代证")[1] - 该政策旨在解决经营主体办理行政审批时需提供多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痛点,过去此类流程常耗时数月[1] - "信用代证"是减证便民与信用赋能的深度融合,对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和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1] 政策实施机制 - 建立跨省互认机制,实现一份报告多地通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信用纽带[1] - 要求地方政府加强信息归集共享,中央国家机关将信息推送给省级部门,实现中央与地方数据的"纵向贯通"和部门间数据的"横向整合"[1] - 建立数据异议反馈和核查修正机制,对已修复的信用信息在专项信用报告中标注"已修复"[2] 政策创新与拓展方向 - 鼓励各地探索信用承诺制,体现宽严相济的治理理念[2] - 计划拓展"信用代证"适用对象至更多社会组织和自然人,拓展适用场景至融资授信等市场交易活动[2] - 需解决地区间标准差异和信用信息安全风险等技术与制度层面的挑战[2] 政策影响与意义 - 该政策是破除地域分割、促进要素流动的有效举措,为更深层次跨省通办改革奠定基础[1] - 反映出我国数据治理格局更加健全,数字政府建设底层支撑更加稳固[1] - 有助于全社会营造知信、用信的良好氛围,充分释放信用红利和市场活力[2]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43
最近,打开"国土调查云"管理版,笔者发现,图斑举证界面新增了AI地物识别功能。这一功能着实令人欣喜。 笔者通过点击图斑,发现AI对于一些树木种类的识别非常精准。日常工作中,我们会调查到林地的二级类,诸如到乔木、灌木、其他 林地等类别即可。但AI却能够识别到具体的树种,比如常见乔木林中的白桦、榆树,以及灌木林中的连翘等,这对于开展林地、草原、湿 地、荒漠化的精细化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此,笔者不禁想起以往在开展国土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林和草难以判定或者耕地上种植药材难以识别的情形。譬如, 青海省海西州常见的珍珠猪毛菜形似草本植物,却常常被误调查为草地,但实际上它属于灌木植物,应调查为灌木类。而耕地上种植的药 材往往需要根据种植周期来分类判定,比如"每年种植一季"的蒲公英、白术等药材按耕地认定,种植周期在一年以上的西洋参、三七等则 按园地认定,其判定较为复杂。此外,在过往参与地理国情普查时,笔者也曾遇到因为欠缺相关知识导致地物判错,苦苦找不到某类样本 类别的经历。现在试想,若当时有AI识别功能辅助,应会节省不少时间与精力。 AI技术的出现,可以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不少地方的自然资源部门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