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治理

搜索文档
执法治利剑 守无毒天下
人民网· 2025-06-26 08:42
毒品犯罪治理成效 - 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859件 2025年1至5月审结9343件 同比下降29.31% 近十年案件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 - 典型案例体现对严重毒品犯罪和新型毒品犯罪的严惩立场 同时突出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司法保护[1] 传统毒品犯罪特征 - 医疗用麻精药品非法流通案例:某医院院长苏某和8年间非法贩卖杜冷丁38万片 累计获利100余万元 被判处死缓[2][3] - 暴力抗法型毒品犯罪案例:温某鸿运输甲基苯丙胺2997.21克 两次驾车闯卡抗拒抓捕 被判处死刑[3][4] 新型毒品犯罪模式 - LSD"邮票"走私案:通过境外社交软件+虚拟币支付+国际邮件寄递+国内跑腿取货的非接触式犯罪链条 主犯秦某获刑1年[6][7] - "聪明药"走私案:工程师崔某购买含管制成分的利他林200粒(27.837克)和阿德拉50粒(24.92克) 被判处7个月有期徒刑[8] - 新型毒品犯罪呈现技术化特征:利用互联网、虚拟货币、跨境物流实现隐蔽交易 针对青少年和职场人群精准营销[9] 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 - "上头电子烟"案:主犯刘某明团伙向中学生贩卖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63.0649克 并容留未成年人吸食[10][11] - 右美沙芬片案:苗某坡向12名未成年人贩卖管制药品9888片(148.32克) 获刑3年6个月[12][13] - 涉案主体多元化:从医疗机构到退休人员均存在违规销售管制药品行为 暴露监管漏洞[13]
深圳入选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公示名单 创新构建全民禁毒生态
深圳商报· 2025-06-26 07:27
深圳禁毒示范城市建设 - 深圳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候选名单,构建了"科技赋能、全民参与、人文关怀"的特色治理体系,覆盖全人群、全链条 [1] - 深圳市禁毒办联合各区于2023年6月启动青少年"禁毒先锋"素质培养计划,面向13-16岁学生,采用"区级基础培育+市级进阶养成"双轨机制,培养禁毒宣传、团队协作等核心能力 [2] - 该计划已培育500余名青少年先锋队员,制作23节禁毒微课视频,开展200余场研学课程和超800小时公益服务,形成全市青少年禁毒宣教网络 [3] - 计划整合深圳禁毒宣教资源,绘制"禁毒文化研学地图",并与香港禁毒团队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湾区禁毒合作 [3] 戒毒康复创新模式 - 深圳建成73座"鹏辰驿站"基层禁毒阵地,提供戒毒康复、救助帮扶等"四位一体"服务,通过心理矫治、家庭治疗等方式构建立体化帮扶网络 [4] - 驿站采用科学评估体系,为戒毒人员建立"三维画像"(成瘾程度、社会支持、风险等级),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协助解决就业、医疗等实际困难 [5] - 驿站通过公益慢跑、知识宣讲等活动唤醒帮扶对象社会责任感,实现从"管理者"到"同行者"的角色转变,典型案例显示戒毒人员成功再就业和家庭接纳 [4][5] 立法与新型毒品防控 - 2025年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禁毒条例》全国首创"涉毒风险要素管控"理论体系,对新业态禁毒义务作出前瞻性规定 [5] - 针对依托咪酯等新型毒品迭代问题,深圳推出"组合拳":公安联合卫健部门对未列管物质实施临时管控,加大打击力度 [6] - 国家禁毒办2024年列管4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后,2025年6月又新增整类列管尼秦类物质,深圳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应对新型毒品快速迭代 [5][6] 社会共治与公益实践 - "深圳馨起点朋辈辅导员团队"由51名戒毒成功人员组成,10年间探索"受助者—助人者—传播者"转化路径,提供免费帮扶服务 [6][7] - 典型案例显示,18年吸毒史的团队成员转型为朋辈辅导员发起人,通过现身说法为戒毒者提供"灯塔坐标"式引导 [6][7] - 深圳禁毒体系融合青少年"主人翁精神"与全民参与机制,形成可复制的超大城市毒品治理方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