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
搜索文档
缴毒近5吨!中泰美侦破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
券商中国· 2025-10-10 22:32
国际缉毒执法合作 - 中国禁毒及海警部门在南海黄岩岛西南130海里处成功查获运毒船“集盛”号,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甲基苯丙胺4973.4公斤 [1] - 该案件创下近年亚太地区单案海上缴获毒品量最高纪录,是中泰美三方缉毒执法合作的重大成果 [1] - 泰国皇家警察与美国缉毒署联合深入侦查并向中方通报线索,中方快速反应拦截运毒船,为国际缉毒执法合作树立典范 [1] 案件后续行动与交流 - 中泰美三方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集盛轮”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交流会,中国公安部禁毒局、泰国皇家警察肃毒局、美国司法部缉毒署代表团参会 [1] - 三方在会上通报各自工作情况,交流意见建议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深挖打击幕后贩毒团伙网络 [1] 全球毒品问题与合作倡议 - 当前全球毒品问题加剧,跨国毒品犯罪猖獗,严重威胁公众利益 [1] - 中方表示愿与有关国家禁毒执法部门在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情报交流,依法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共同推进禁毒合作深入开展 [1]
缴毒近5吨!中泰美侦破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
人民日报· 2025-10-10 18:11
案件核心信息 - 2025年2月24日凌晨中国禁毒及海警部门在南海黄岩岛西南130海里处开展执法行动[1] - 成功查获“集盛”号运毒船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现场缴获毒品甲基苯丙胺4973.4公斤[1] - 该案创近年亚太地区单案海上缴获毒品量最高纪录[3] 国际合作机制 - 案件系中泰美三方缉毒执法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泰国皇家警察与美国缉毒署联手深入侦查主动向中方通报海上贩毒线索[3] - 中方根据美方通报线索快速反应成功拦截运毒船为国际缉毒执法合作树立典范[3] - 三方在广州市举行案件交流会通报各自工作情况交流意见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深挖打击幕后贩毒团伙网络[5] 行业合作前景 - 当前全球毒品问题加剧跨国毒品犯罪猖獗公众利益受到严重威胁[5] - 中方愿与有关国家禁毒执法部门在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情报交流合作依法打击跨国毒品犯罪[5] - 各方将共同推进禁毒合作深入开展携手应对全球毒品问题[5]
禁毒大队长索要80万,被毒贩检举
新浪财经· 2025-09-10 16:37
案件核心事实与毒品交易规模 - 云南毒贩杜某智在六年内累计贩毒8050.87克,其中海洛因2773.78克、甲基苯丙胺5277.09克 [2] - 贩毒总量8公斤,是法律规定的十五年有期徒刑量刑起点的160倍 [2] - 2019年6月至8月间,杜某智与同伙段某良合谋,分三次向买家戴某东贩卖毒品 [10] - 三次交易详情:第一次交易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各11克 [7];第二次通过快递邮寄海洛因200.25克和甲基苯丙胺99.87克 [7];第三次通过快递邮寄海洛因60克 [8] 案件侦破与抓捕过程 - 2019年7月底,江苏无锡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戴某东有贩毒嫌疑,并于7月27日在某小区菜鸟驿站抓获段某良,从其快递中查获4袋黄色粉末和2袋透明晶体 [3] - 经侦查确认杜某智有重大作案嫌疑,于同年8月16日在云南省楚雄市将其抓获,并扣押手机及无色透明晶体 [3] - 从抓获段某良时查获的6袋物品称重结果:1至4号袋黄色粉末净重分别为50.1克、50.04克、50.03克、50.08克,5至6号袋无色透明晶体净重分别为49.8克、50.07克 [3] - 从杜某智处查获的1包无色透明晶体净重为1.05克 [3] - 警方从发现线索到不法分子落网,破案用时约半个月 [5] 毒品鉴定与交易模式 - 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鉴定确认:4袋黄色粉末状物均检出海洛因成分,含量分别为68.1%、65.9%、68.6%、66.4% [4] - 2袋白色晶体状物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其中6号袋含量为64.3% [5] - 杜某智与段某良为狱友,出狱后商定共同贩毒,利润均分 [6] - 交易模式:杜某智通过贴吧寻找买家(戴某东),由段某良出面进行毒品发送和货款收取 [6] - 交易价格协商为甲基苯丙胺每克330元左右、海洛因每克350元左右 [6] 司法审判与判决变更 -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杜某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0][11] - 法院查明杜某智曾于2013年伙同他人贩卖、运输海洛因2502.53克及甲基苯丙胺5166.2克 [10] - 杜某智系累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 [10] - 杜某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3] -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重审 [13] - 重审期间,因杜某智检举揭发云南省某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段某艳和律师杨某荣索要80万元保证金一事成立,被认定具有立功表现 [13][14] - 江苏省高院最终改判杜某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4]
执法治利剑 守无毒天下
人民网· 2025-06-26 08:42
毒品犯罪治理成效 - 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859件 2025年1至5月审结9343件 同比下降29.31% 近十年案件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 - 典型案例体现对严重毒品犯罪和新型毒品犯罪的严惩立场 同时突出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司法保护[1] 传统毒品犯罪特征 - 医疗用麻精药品非法流通案例:某医院院长苏某和8年间非法贩卖杜冷丁38万片 累计获利100余万元 被判处死缓[2][3] - 暴力抗法型毒品犯罪案例:温某鸿运输甲基苯丙胺2997.21克 两次驾车闯卡抗拒抓捕 被判处死刑[3][4] 新型毒品犯罪模式 - LSD"邮票"走私案:通过境外社交软件+虚拟币支付+国际邮件寄递+国内跑腿取货的非接触式犯罪链条 主犯秦某获刑1年[6][7] - "聪明药"走私案:工程师崔某购买含管制成分的利他林200粒(27.837克)和阿德拉50粒(24.92克) 被判处7个月有期徒刑[8] - 新型毒品犯罪呈现技术化特征:利用互联网、虚拟货币、跨境物流实现隐蔽交易 针对青少年和职场人群精准营销[9] 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 - "上头电子烟"案:主犯刘某明团伙向中学生贩卖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63.0649克 并容留未成年人吸食[10][11] - 右美沙芬片案:苗某坡向12名未成年人贩卖管制药品9888片(148.32克) 获刑3年6个月[12][13] - 涉案主体多元化:从医疗机构到退休人员均存在违规销售管制药品行为 暴露监管漏洞[13]
去年全省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96件
新华日报· 2025-06-26 05:46
毒品犯罪现状 - 2024年全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640件,审结596件,判处被告人973人 [1] - 当前毒品犯罪形成传统、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 [1] - 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案件数量及占比呈双下降趋势 [1] - 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新型毒品案件占比已超50% [1] - 新型毒品常被伪装成"止咳水""邮票贴纸"等形式,通过网络渠道蔓延 [1] 涉毒人员特征 - 涉毒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成为新型毒品侵袭的主要群体 [1] - 部分在校学生通过社交平台接触新型毒品,甚至参与贩卖 [1] - 相关案件中未成年人涉案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 [1] 毒品犯罪危害 - 滥用毒品导致吸毒者出现躁狂、幻觉等精神病症 [1] - 诱发故意伤害、肇事肇祸等严重暴力犯罪 [1] - 犯罪分子将依托咪酯等麻精药品用于实施性侵、抢劫等犯罪活动 [1] 司法打击措施 - 2024年对涉毒被告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率远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 [2] - 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适用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2] - 对案涉甲基苯丙胺25千克的周某忠等被告人依法判处死刑 [2] - 全面推进全链条打击,加大惩处上游和下游犯罪力度 [2] - 全力追缴违法所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