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电子烟

搜索文档
销毁上百公斤毒品 摧毁特大贩毒团伙 多地公布禁毒战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6 10:12
广州海关毒品销毁行动 - 广州海关对近年来查获的约129公斤毒品进行无害化集中销毁 [1] - 毒品通过高温焚烧热解气化,销毁温度高达1200℃,废气经过冷却、除尘、脱硫等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3] - 销毁过程由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全程监督 [1] 毒品走私手法 - 犯罪分子将毒品藏匿在行李箱暗格、饼干糖果等食品中,或溶解在护肤品、咖啡粉中以日用品名义蒙混过关 [5] - 昆明铁路警方破获一起通过水果夹带(火龙果箱子)和车辆夹带方式走私毒品的案件,缴获冰毒38.69公斤 [6][10] 贩毒团伙侦查细节 - 昆明铁路警方历时两年摧毁跨境贩运团伙,抓获33人,主犯高某(化名"阿伙")通过货运夹带、汽车改装等方式分销毒品 [6][12] - 警方通过异常商业行为(非产季租用火龙果冷库)锁定毒品藏匿线索 [10] 新型毒品案件 - 浙江瑞安警方破获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案,抓获514人,电子烟中含麻醉剂依托咪酯,吸食后会出现神志不清、暴力倾向等症状 [12][14][16] - 贩毒网络采用虚拟货币结算和虚拟身份活动,层级包括总经销蔡某、对接买家张某、马仔乐某及中间人古某等6人 [18][20][22] - 警方通过大数据追踪广东籍嫌疑人资金流和物流线索,最终缴获依托咪酯粉末及加工烟弹 [22][24]
执法治利剑 守无毒天下
人民网· 2025-06-26 08:42
毒品犯罪治理成效 - 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859件 2025年1至5月审结9343件 同比下降29.31% 近十年案件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 - 典型案例体现对严重毒品犯罪和新型毒品犯罪的严惩立场 同时突出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司法保护[1] 传统毒品犯罪特征 - 医疗用麻精药品非法流通案例:某医院院长苏某和8年间非法贩卖杜冷丁38万片 累计获利100余万元 被判处死缓[2][3] - 暴力抗法型毒品犯罪案例:温某鸿运输甲基苯丙胺2997.21克 两次驾车闯卡抗拒抓捕 被判处死刑[3][4] 新型毒品犯罪模式 - LSD"邮票"走私案:通过境外社交软件+虚拟币支付+国际邮件寄递+国内跑腿取货的非接触式犯罪链条 主犯秦某获刑1年[6][7] - "聪明药"走私案:工程师崔某购买含管制成分的利他林200粒(27.837克)和阿德拉50粒(24.92克) 被判处7个月有期徒刑[8] - 新型毒品犯罪呈现技术化特征:利用互联网、虚拟货币、跨境物流实现隐蔽交易 针对青少年和职场人群精准营销[9] 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 - "上头电子烟"案:主犯刘某明团伙向中学生贩卖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63.0649克 并容留未成年人吸食[10][11] - 右美沙芬片案:苗某坡向12名未成年人贩卖管制药品9888片(148.32克) 获刑3年6个月[12][13] - 涉案主体多元化:从医疗机构到退休人员均存在违规销售管制药品行为 暴露监管漏洞[13]
去年全省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96件
新华日报· 2025-06-26 05:46
毒品犯罪现状 - 2024年全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640件,审结596件,判处被告人973人 [1] - 当前毒品犯罪形成传统、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 [1] - 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案件数量及占比呈双下降趋势 [1] - 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新型毒品案件占比已超50% [1] - 新型毒品常被伪装成"止咳水""邮票贴纸"等形式,通过网络渠道蔓延 [1] 涉毒人员特征 - 涉毒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成为新型毒品侵袭的主要群体 [1] - 部分在校学生通过社交平台接触新型毒品,甚至参与贩卖 [1] - 相关案件中未成年人涉案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 [1] 毒品犯罪危害 - 滥用毒品导致吸毒者出现躁狂、幻觉等精神病症 [1] - 诱发故意伤害、肇事肇祸等严重暴力犯罪 [1] - 犯罪分子将依托咪酯等麻精药品用于实施性侵、抢劫等犯罪活动 [1] 司法打击措施 - 2024年对涉毒被告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率远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 [2] - 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适用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2] - 对案涉甲基苯丙胺25千克的周某忠等被告人依法判处死刑 [2] - 全面推进全链条打击,加大惩处上游和下游犯罪力度 [2] - 全力追缴违法所得 [2]
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同比下降近三成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毒品犯罪案件趋势 - 2024年1至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9343件 同比下降29 31% [1] - 近10年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毒情形势持续向好 [1] - 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859件 判决生效被告人49177人 [1] - 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8332人 重刑率达16 94% [1] 新型毒品犯罪特征 - 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增长较快 呈超越传统毒品犯罪案件之势 [1] - 滥用群体低龄化 犯罪主体年轻化特征明显 [1] - 利用麻精药品实施强奸 猥亵 抢劫等犯罪现象突出 [1] 典型案例与惩处措施 - 最高法发布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彰显严惩立场 [2] - 陈某颖利用未成年人贩卖运输毒品被判处死刑 [2] - 苗某坡向10余名未成年人售卖右美沙芬被从重处罚 [2] - 刘某明等人拉拢未成年人贩卖依托咪酯电子烟被严惩 [2] 法院工作方向 - 人民法院坚持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总方针 [1] - 加强审判指导 提高禁毒综合治理效能 [2] - 重点打击以未成年人为目标的毒品犯罪 [1]
贩毒女头目“小丫头”被抓!年仅17岁,案件详情披露
券商中国· 2025-06-23 22:45
新型毒品案件概况 - 江苏金坛警方破获一起贩卖"上头电子烟"的新型毒品案件 涉案电子烟添加依托咪酯、异丙帕酯等毒品成分 [1][2] - 2024年8月警方根据举报查获4名吸食人员 尿检均检出异丙帕酯成分 [3] - 案件线索指向外号"小丫头"的贩毒人员 经专案组侦查最终抓获12名贩毒嫌疑人及38名吸毒人员 [4][5][7] 犯罪团伙特征 - 贩毒团伙成员呈现年轻化特点 主要头目王某婷年仅17岁 首次接触"上头电子烟"于三年前朋友聚会 [7] - 毒品通过外地至金坛的运毒路线流通 销售渠道涉及娱乐场所及社交软件暗语交易 [7][16] 产品危害与滥用现状 - 国家禁毒办数据显示"上头电子烟"滥用突出 主要含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等成分 迭代更新快 [9] - 吸食后几秒即可影响中枢神经 产生短暂欣快感但伴随强成瘾性 长期滥用导致精神分裂、抑郁等疾病 [11][12] - 2025年6-12月多部门将联合开展青少年涉麻精药品滥用防范宣传活动 [16] 产品识别方法 - 观察包装:无正规厂家标识、成分表等 [15] - 气味辨别:刺鼻异味区别于正规烟草味 [16] - 渠道核查:娱乐场所私下销售或社交软件暗语交易 单价高达数百元 [16] - 生理反应测试:吸食后出现头晕、意识模糊或异常情绪反应 [16]
严查新型毒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最高法新一批典型案例有四大特点
央视网· 2025-06-23 12:06
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特点 - 彰显严惩严重毒品犯罪的一贯立场 包括对暴力抗拒缉毒抓捕的累犯温某鸿判处死刑 以及对利用职务便利长期贩卖盐酸哌替啶片剂的医院院长苏某和判处死缓 [1] - 表明依法惩治新型毒品犯罪的鲜明态度 发布7件新型毒品案例占比历年最高 包括对利用麻醉药品向吸贩毒人员贩卖的冯某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 并警示"上头电子烟"和"聪明药"等新型毒品危害 [1]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综合治理 - 突出对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司法保护 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的陈某颖(判处死刑) 以及向未成年人出售右美沙芬的苗某坡和拉拢未成年人贩卖"上头电子烟"的刘某明等人 [2] - 体现深化禁毒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针对马某宇利用医保卡骗购精神药品暴露的医疗机构管理漏洞 法院联合检察机关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并对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屡次贩毒的戎某虎收监执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