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股权结构
icon
搜索文档
法人如何毁掉一家私募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9-29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 量化私募行业的商业根基高度依赖创始人之间的信任与权力制衡,但靖奇投资两位创始人的公开冲突暴露了行业在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的脆弱性 [5][7][11] - 量化私募的核心命门在于代码(决定盈利能力)和公章/法人权限(决定利益分配),一旦失控将导致公司瞬间停滞甚至崩溃 [7][9] - 成功的量化私募管理结构通常由策略出身的创始人掌握控股权,并对核心投研给予充足的股权激励,以避免因分工和利益不一致引发的内斗 [17][18][20] 靖奇投资权力斗争事件 - 2024年6月22日,靖奇投资两位创始人范思奇与唐靖人公开决裂,范思奇发布《十年努力,一朝背刺》控诉唐靖人利用基金申赎环节反复收取申购费,并将公司账上500万资金转空仅剩两千多块 [3] - 唐靖人则质疑范思奇将大额借款转为分红的行为,并指出其未经股东许可发布清仓、清盘指令 [3] - 冲突持续三个月,从争夺公众号控制权到在小红书开小号互相揭底,范思奇称唐靖人看不懂代码并将公司变成“犯罪窝点”,唐靖人则称范思奇删除源代码库,公司采取行动拔走服务器硬盘并冻结其代码访问权 [4][9][10] 量化私募的脆弱性分析 - 量化私募作为合伙企业,其脆弱性源于“黑箱”属性,市场评价完全建立在信任之上,法人一句不当言论或对数字资产的轻微破坏都可能导致信任大厦顷刻坍塌 [5][11] - 法人权限过大且缺乏有效制约,可操作基金清盘、变更托管、停止备案、影响申赎甚至转移资产,靖奇案例中范思奇曾将公章、U盾、身份证等重要物件交予唐靖人保管,为后续冲突埋下隐患 [7][8] - 核心投研人员与代码是量化私募的灵魂,一旦核心代码被删除或投研团队离开,公司即面临生存危机,靖奇投资在发现范思奇删除源代码库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资产 [9][10] 股权结构与分工失衡的风险 - 靖奇投资股权结构为范思奇持股44%,唐靖人与茅诺平各持27%,范思奇未达到绝对控股(67%)或相对控股(51%),在远离公司管理后易遭其他股东联合抵制而被踢出局 [15] - 公司分工上,范思奇(策略背景)主管投研,唐靖人(市场背景)主管市场,两者诉求本质不同:市场追求规模扩张,投研追求策略稳定,在压力下难以相互共情 [14] - 2024年1月量化危机期间,范思奇抱怨唐靖人抗压能力弱,“被客户数落两句就在办公室地上哭”,而唐靖人则指出范思奇看衰中国经济并欲关闭公司,理念分歧加剧 [8][14] 行业对比与成功案例 - 成功的量化私募多由策略出身的创始人掌握控股权,如明汯裘慧明转让49%股权给解环宇、平方和吕杰勇授予方壮熙49%股权、宽德和佳期分别给予徐御之60%和吴霄霄56%股权,这些公司产品近一年业绩表现不俗 [18] - 九坤与黑翼的创始人选择股权对半平分,但双方均为策略背景且彼此知根知底(九坤创始人在World Quant相识,黑翼创始人为斯坦福校友兼前同事),确保了权力平衡与相互理解 [18][19] - 行业教训表明,若市场负责人股权占比过高可能威胁投研控股权,2021年鸣石投资抢公章事件即因市场方代持50%股权引发权力斗争,投研方收复控股权后公司业绩才逐步改善 [20] 内部控制的普遍挑战 - 美国量化巨头Two Sigma同样面临内控问题,研究员吴舰在2022年通过14次篡改模型参数跟踪公司最强模型“抄作业”,当年获得2325万美元奖金并全款购入曼哈顿价值660万美元的公寓 [13] - Two Sigma两位创始人西格尔与奥弗德克因职位、理念、股权差异难以达成重大决策,最终于2023年9月双双辞去联席CEO职务,反映出量化公司普遍存在的治理风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