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行业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监管持续加强 沪浙启动私募基金自查
证券时报· 2025-08-08 15:19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上海、浙江等地相继启动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查工作。自查内容涉 及私募经营各个环节,上海监管部门还对量化私募的投资运作提出了多项明确要求。 有私募人士表示,近年来,私募行业的监管持续加强,推动行业合规水平整体提升。未来,私募行 业的头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从内控角度看,头部私募的合规要求或逐步向公募靠拢。 私募自查相继启动 4月底,上海证监局向私募机构下发《关于规范上海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运作的通知》,组织 上海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规范经营运作的相关工作,包括组织集中学习、参与合规培训、开展自评 自纠等,相关工作要求在6月中旬前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自评自纠除了涵盖私募管理人基本情况,还涉及基金投资运作的诸多问题。在 自查要求中,证券类基金中的主观策略类和量化策略类有所区分。其中,对于证券类基金(量化策略 类),监管要求私募管理人自查的内容包括:中性产品贝塔敞口是否全部覆盖;对冲后投资组合是否存 在风格暴露;模型风险压力测试是否执行到位;回测模型是否充分考虑尾部风险;策略是否公平对待不 同产品、不同投资者及自营盘;程序化交易是否设置合理风控约束;下单算法是否充分纳入考量流动性 因 ...
靖奇投资发声明怒斥招商证券失职,内斗战火延烧至托管行
新浪基金· 2025-08-07 17:44
核心观点 - 量化私募靖奇投资指控招商证券托管职责失守 资金异常转移未获有效监督 已向证监会及基金业协会投诉举报[1] - 公司内部权力斗争持续升级 创始人范思奇与股东团队就资金控制权及职务罢免问题存在严重分歧[5] - 事件涉及私募行业托管机制监管问题 引发行业对托管机构监督职责履行情况的关注[7][8] 托管职责争议 - 招商证券被指控未履行基本核查义务 对托管账户500万元资金异常转移未作预警和拦截[3] - 2024年7月2日基本账户500万元现金在数小时内被全部转出 账户仅剩2600元[4] - 资金转移包括向唐姓股东支付十多万年终奖及向未提供服务关联账户支付70多万信息技术服务费[4] 内部权力斗争 - 创始人范思奇持股36.36% 于2024年6月被单方面罢免全部职务 失去系统权限及代码权限[5] - 范思奇披露唐姓股东通过旗下公司收取返佣收入未及时入账 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如购车[5] - 公司虽获私募排排网2025年上半年10亿-20亿规模量化私募业绩榜第一名 但内斗影响持续[7] 行业监管影响 - 事件超越普通公司内斗范畴 触及私募行业托管机构监督职责等核心监管问题[7] - 托管银行作为基金资产守门人 其职责履行情况成为行业关注焦点[7] - 风波可能影响未来私募行业监管走向[8]
监管公开私募乱象,违规手法五花八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25 21:55
私募行业违规乱象 - 监管部门对私募违规行为频繁查处,行业乱象包括主业不足、副业花样繁多[1] - 部分私募机构充当伪金交所及债券发行"掮客",倒手摘牌公司股权,甚至沦为利益输送、非法集资通道[1] - 私募行业乱象背后原因包括民间资本违规逐利、行业隐蔽性和复杂性导致监管难以全面覆盖[1] 私募机构偏离主业行为 - 部分私募通过开展与主业无关的"副业"牟利,如充当伪金交所、债券发行人、企业融资"掮客"[2] - 某股权类私募与房企合作推介伪金交所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计划,收取150余万元咨询费[2] - 某证券类私募为债券发行人对接金融机构资金并收取咨询费,某股权类私募签署数十份融资服务协议按比例收费[2] - 某股权类私募通过倒手摘牌公司股权获利20余万元,先零对价受让股份再转让给自然人投资者[2] 其他违规营利方式 - 部分私募通过自媒体卖课、推荐客户获取返佣、协助非员工获取基金从业资格等"副业"营利[3] - 某证券类私募与关联公司混同办公,现场人员从事易经算命、知识付费等无关业务[3] 利益输送与非法集资 - 部分私募利用在管基金为指定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并收取高额报酬[4] - 某证券类私募基金与高管自有资金进行"高买低卖"债券交易,损害投资者利益[4] - 某股权类私募设立数十个未备案有限合伙企业公开募资,保本保收益涉嫌非法集资犯罪[4] - 多家小私募通过"卖壳"方式让渡管理权,被用于非法集资犯罪活动[5] 监管处罚与行业现状 - 2022-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2805人,最高检督办24件重大案件[6] - 年内证监系统对私募开出罚单超240份,中基协纪律处分超200份[6] - 小私募因生存压力采取"借通道""代持股份"等非法操作为他人背书赚取费用[6] 行业问题根源 - 私募行业隐蔽性强、业务模式复杂,监管难以全面覆盖[7]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机构采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不正当手段[7] - 监管机构因人力物力限制难以深入实地调研,依赖自我申报导致信息不对称[7] 监管改进建议 - 需完善法律法规,细化违规界定和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8]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监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资金流向和交易行为[8] - 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严格自律准则,开展合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意识[8] - 平衡监管严格性与行业发展灵活性,促进健康有序发展[8]
多地证监局要求辖区内私募自纠自查并提交报告
快讯· 2025-05-13 18:55
智通财经5月13日电,近期浙江、上海、山东等多地监管要求辖区内私募开展自纠自查。浙江证监局今 日发布开展2025年促进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通知,要求辖区内私募开展自纠自查,对照自身遵守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情况,逐项排查"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隐患,如实填写《评估资料》,并于5月30日前报送监管。此前上海证监局要求辖区内私募基金管理人 开展规范经营运作的相关工作,包括组织集中学习、参与合规培训、开展自评自纠等三方面内容,相关 工作需在6月15日之前完成并提交报告。山东证监局则在4月底发布自查通知,要求辖区内私募基金公司 对照年度检查清单逐项核验。(智通财经记者 闫军) 多地证监局要求辖区内私募自纠自查并提交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