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护鸟
icon
搜索文档
用科技手段保护遗鸥,“希望3991能带着‘孩子’归来”
人民日报· 2025-08-13 13:01
核心观点 - 天津成功救治并放飞一只编号3991的受伤遗鸥 该鸟类佩戴卫星追踪器后已迁徙至河北康保县繁殖地 科技手段助力遗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2][3] 遗鸥生态保护 - 遗鸥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级物种 天津沿海滩涂湿地是其重要越冬地 每年春季迁徙前大量聚集 [1] - 天津大神堂海滩发现受伤遗鸥3991 左翼和脚爪受重伤 经科研团队救治后恢复健康并满足放飞条件 [1] - 遗鸥种群在天津分布范围扩大 覆盖大神堂沿海 中心渔港 遗鸥公园等区域 每年越冬数量超过10000只 [2] 科技应用与监测 - 科研团队为40只遗鸥佩戴背负式卫星追踪器 该装置为拇指大小太阳能设备 不影响鸟类活动 [1][2] - 追踪器每60分钟回传一次数据 提供迁徙轨迹 停歇地活动范围等关键信息 助力研究种群迁徙规律 [2][3] - 通过卫星地图光点波动发现高沙岭区域遗鸥受工程噪声惊扰 相关部门协调施工单位调整计划保障春季迁徙 [2] 迁徙与繁殖 - 遗鸥3991放飞后向西北飞行 3天后抵达河北张家口康保县康巴诺尔湖 该区域为重要繁殖地 [2] - 卫星信号波动稳定显示3991可能已找到伴侣并停留繁殖 科研人员期待其秋季带领后代返回天津 [2][3]
科技筑起津门护鸟防线
新华网· 2025-08-10 10:03
科技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无人机巡查和"智慧保护区"App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精准定位和行程记录 [1] - 保护区修建22个15米高人工鸟巢并搭配监控设备,用于监测东方白鹳繁殖活动 [1] - 通过技术监测精准记录东方白鹳繁殖孵化时间并分析食谱,指导鱼苗投放 [1] 监测设备与系统 - 北大港湿地配备80个高清摄像头、4个鸟类智能识别摄像头、15个红外照相机,数据实时汇聚于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 [2] - 七里海湿地利用无人机巡检收集物种数量、分布及植被状况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动化分析 [4] - 七里海湿地监测中心通过智慧监测系统立体化监测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和防火点等要素 [5] 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七里海湿地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鸟类识别和声纹监测技术研究候鸟迁徙轨迹及健康状况 [7] - 声纹监测技术通过声音传感器搜集鸟叫声,由平台智能分辨种类 [7] - 七里海湿地通过无人机巡检数据科学调控水位,优化候鸟觅食环境 [7] 智慧监测体系建设 -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计划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精准度和时效性 [7] - 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检和数字化监控广泛应用于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 [7] - 目标是通过全方位立体监测和智慧化管理,确保候鸟栖息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7]
爱鸟护鸟,这些科技手段在助力(美丽中国·开展鸟类保护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无人机巡护技术应用 - 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部署5套智能化无人机机库 每套机库可独立完成无人机放飞任务 5架无人机可同时起飞作业 20分钟完成一次全覆盖巡护 [6] - 无人机巡航高度设定高于鸟类常规活动层 结合季节性生态监测数据动态调整飞行轨迹 保持安全监测距离 [6] - 七里海湿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运用鸟类视频监控 电子界桩 无人机等前端感知设备 [7] 智慧监控系统建设 - 湖南永州零陵区建立智慧巡林模式 在重点山头和路口安装42套视频监控设备 80处语音播报摄像头 [9] - 蓝山县在候鸟保护重点区域安装22组智能摄像及语音提醒警戒柱 7座通信铁塔搭载可见光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 覆盖400平方公里山林 [9] - 铁塔视频监控系统通过AI算法+电子围栏技术 对候鸟迁飞通道进行全天候监管 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 [10] 声纹监测技术发展 -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在天鹅滩安装声纹采集器 可360度收录鸟类声音 实时传输到野生动物动态监测与感知平台 [11] - 团队在兰州及周边地区安装60台声纹采集器 已收集32万多条鸟类声纹数据 [11][12] - AI识别系统经过训练 鸟类声纹识别准确率超过8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