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机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武汉智能交通产业聚链成势
经济日报· 2025-11-02 14:21
每当晚上加班,家住武汉经开区的陈杰 都会打上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回家。当下,这 种出行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武汉市民通勤的 日常。穿梭于智慧园区的自动驾驶物流年、 破浪长江的自主测绘无人船、翱翔高空的电 网巡检无人机 …… 近年来,在武汉新兴产业 图谱上,无人技术正勾勒出更多"上天入地" 的应用场景。 去年9月,《武汉经开区自动驾驶装备商 业化试点管理办法》发布,这是武汉市首个针 对自动驾驶装备的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标 志着武汉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场景从以乘用 车为主拓展至自动驾驶装备领域。不断追加 的巨额投资、新增的"牵手"项目、接连从海外 转移来的研发中心,众多自动驾驶产业链上 的企业助力武汉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重要阵地。 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招商引资开新局 武汉智能交通产业 自动驾驶融入日常 24小时服务的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接驳 巴士"春笋号"在武汉经开区灵活穿梭,通行 效率出普通巴十高出12%。 "第一次觉得新奇紧张,现在已是通勤首 选。"陈杰说,自动驾驶汽车不仅能精准识别 红绿灯,遇到行人还会提前20米减速避让, 让出行既酷炫又安全。 另一边,长江江面上,一艘无人船正缓缓 驶过长江大桥。数据采集 ...
信达证券给予影石创新“增持”评级,影石创新:渗透率加速提升,品类持续扩张,加大费用投放占领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1-02 12:34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信达证券11月1日发布研报称,给予影石创新(688775.SH)"增持"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 括:1)事件:公司发布2025三季报;2)收入表现靓丽,行业上行红利明显;3)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主因研发和销售费用增加;4)公司在研产品丰富,同时首款无人机产品试售提前至Q4;5)市场广 阔,新品类潜力可观。风险提示:海外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汇率波动,海外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每经头条(nbdtoutiao)——全球首家!市值破5万亿美元,英伟达"GPU帝国"超日本GDP!对冲基金创 始人称AI投资的逻辑说不通,回本需83年 (记者 王瀚黎) ...
苏州市低空经济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举办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据了解,本次竞赛的举办,不仅为低空经济行业技能人才提供展示舞台,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 促练、以赛促用",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竞赛营造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浓 厚氛围,将激励更多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也持续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竞赛由苏州市总工会、吴江区政府联合主办,吴江区总工会、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 昨天(11月1日),今年苏州市低空经济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竞 赛汇聚全市低空经济领域技能精英,通过理论考试、技能实操结合的模式,全面展现苏州在低空经济人 才培育方面的创新实践。 本次竞赛紧扣低空经济发展需求,重点考查无人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赛事与产业发展 实际紧密结合。在全天紧张有序的比赛中,参赛选手展现了精湛技艺和认真态度。经激烈角逐,竞赛最 终评选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团体奖等多个奖项。 ...
武汉智能交通产业聚链成势
经济日报· 2025-11-02 05:57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武汉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市民日常通勤选择,车辆能精准识别红绿灯并在行人20米外提前减速避让[2] - 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通行效率比普通巴士高出12%[2] - 长江江面有无人船进行数据采集、桥梁巡检和航道测绘,具备动态避障与智能停泊能力,无人驾驶航运网络正在成形[2] - 极景智能的L4级无人驾驶物流车可自主避障、路线规划、夜间行驶,并拥有智能温控与超长续航技术,订单已排至年底[2] - 武汉低空商业试点航线增至24条,覆盖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物流运输三大场景,其中载人航线8条、无人机航线16条[3]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 - 武汉市发布首个自动驾驶装备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将商业化试点从乘用车拓展至装备领域[1] - 武汉获得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牌照、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首个开放市中心测试道路等多个行业第一[3] -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等法规生效,支持产业发展并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车—船—机”一体化智慧交通场景[3] 产业投资与企业布局 -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集团两年内在武汉布局第三大项目,包括亚太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4][5] - 科大讯飞投资50亿元在武汉建设华中总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和研究院,与东风集团合作布局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技术[5] -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超40%,企业总数达1300余家[5] -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完成148个重点项目签约,签约金额984.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力军[5] - 2024年武汉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7家,同比增长7.7%,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居中部位居第一[6] 基础设施与测试环境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成106公里智能化道路,部署1800多个智能摄像头、雷达等设备,覆盖160平方公里范围[7] - 武汉市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突破3829公里,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为全国测试范围最广城市[7] - 武汉建成全国最大规模5G车联网,实现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融合算法接口统一,并完善城市级车路协同通信标准[10] 产业链发展与技术创新 - 华为、百度、路特斯等头部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本土企业华砺智行、极目智能、环宇智行迅速崛起[8] - 东风汽车牵头发布高性能车规级芯片DF30,填补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动力控制、驾驶辅助等领域[9] - 武汉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100多家,培育引进200多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企业,覆盖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环节[10] - 2024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引进52个招商项目,其中23个为汽车全产业链项目,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驾驶等领域[3]
院士实验室落地!深圳最懂创客的街道发放重磅“大礼包”
南方都市报· 2025-11-01 22:34
"创意进,产品出!创客进,企业家出!" 11月1日正值"深圳人才日" "企业家日","2025华强北创客大 会"在华强北步行街同步启幕,向全球创客发出了"来了,就是华强北创客"的诚挚邀请。 机器人"小北"上台推介,草根创新梦孕育新质生产力策源高地 大会伊始,由华强北年轻创客们带来的一段英歌舞,以刚劲有力、奋勇向前的舞姿,生动诠释了这里敢 闯敢试、勇立潮头的精神底色。随后,通过直播连线参观华强北博物馆与观看短片《致敬华强北创 客》,在场创客重温华强北发展历程中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腾讯、研祥智能、海能达等华强北创客激 荡人心的奋斗史。 华强北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由无数工程师与创客共同谱写的创新史。从八大央企军工前来开荒建厂,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米柜台"的创业缩影,再到如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华强北的每一次跨越 与跃迁,都是工程师红利在这片市场化沃土中不断赋能、持续突破的成果。 活动现场,华强北本土年轻创客伍祁林讲述了大象机器人在华强北从零起步、走向全球的奋斗历程。随 后,来自荷兰的国际创客亨克·维尔纳(Henk Werner)分享了他在华强北创办Trouble Maker加速器,与 190个国家、7万名创 ...
这一次,亚太之约落于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9:57
深圳经济与外贸实力 - 深圳GDP从45年前不到3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人民币 [1][4] - 2024年深圳以4.5万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规模稳居中国"外贸第一城" [4] - 2024年1-10月深圳同APEC其他经济体的进出口额达2.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67.7% [4] - 2024年上半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 [4] - 2024年上半年深圳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维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吸引西门子、法雷奥、通力电梯等跨国巨头投资 [4] 深圳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显著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传统科技强国 [5] - 深圳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全国第一,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 [5] - 腾讯、华为、中兴、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创新触角遍布世界 [5]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首度登顶 [5] 深圳国际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榜单中,深圳从2022年第41名升至第30名,并从Gamma级提升至Alpha级一线全球城市 [7] - 华强北商圈2024年上半年日均客流达75万人次,其中外籍人士日均超7000人次,同比翻番 [7] - 深圳已累计认定十批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包括沃尔玛中国、金拱门、星巴克、大新银行等 [9] - 深圳引进哈罗、坎特伯雷国王等9所国际学校,新加坡绿叶医疗集团将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 [9] - 深圳拥有"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等美誉,并建设深圳科学技术馆、"湾区之眼"书城、前海冰雪世界、深圳湾文化广场等文化地标 [9] APEC会议与深圳机遇 - 中国将于2026年11月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3] - 继2001年上海、2014年北京后,深圳成为中国"APEC第三城" [1] - 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其21个成员经济体GDP总和占全球60%以上,贸易额占全球一半以上 [2] - 中方表示愿以2026年APEC为契机,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 [6]
出海老人,“搞丢了”自己的上市公司
创业邦· 2025-11-01 18:06
以下文章来源于增长工场 ,作者相青 增长工场 . 关注中国企业全球化机会,提供战略洞察与实战指南。 来源丨 增长工场 (ID: GrowthWorkshop ) 作者丨 相青 编辑丨赵元 图源丨Midjourney 近期,跨境电商巨头有棵树连发多条公告,宣告第七届董事会成员上任。新的高管团队全面接管公司 资产、业务、财务、人员、场所等事项。 然而,短短数年间,有棵树迅速从行业翘楚跌落,陷入财务亏损、内部纷争和监管风暴的泥潭。 它的发展轨迹,也折射出跨境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运营的历程。曾经依赖供应链优势和平台流 量迅速扩张的跨境模式,如今因合规压力、规则收紧和市场竞争,已经逐渐暴露出脆弱性。 时势造英雄 2017年1月,有棵树宣布C+轮融资顺利完成,由方正和生、中信金石领投,华益资本、盛世景、天 星资本等8家机构及老股东跟投,总金额约4亿元,公司估值达到30亿元。 "公司累计完成了3轮融资,总金额接近10亿元,现金状况良好,公司没有一分钱负债,净资产充实 率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潜力巨大。"时任有棵树CFO李志强说,公司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时期,此次 融资对公司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主板上市前的重要一步。 这是有棵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稻田里的“科技范” 引领现代种植新风向
经济观察网· 2025-11-01 17:10
智慧农业应用现状 - 公司在约2000亩核心示范区试点智能化设备,实现种植、收获等环节的无人化操作[2] - 无人机巡田2000亩地仅需半天,相比人工巡田需5天,效率显著提升[2] - 智慧农业贯穿耕、种、管、收全过程,使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3] 智能技术具体应用 - 田间部署摄像头、无人机及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收割机进行切割、脱粒、粉碎等作业[2] - 利用四情监测系统判断作物长势,通过智能闸门远程控制浇水[2] - 无人机具备打药、施肥和自主巡田功能,覆盖面更广[2] 数据管理与未来规划 - 天空与田间收集的数据汇向智慧农业科技园,通过全域农情测控平台下达生产指令[3] - 工作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或手机操作农机、无人机进行田间作业[3] - 公司计划与高校合作研发种田“大模型”,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3] 技术推广成效 - 智能闸门等设施已向其他分公司推广,成为破解“谁来种田、如何科学种田”的最优解[3]
是时候,重新认识深圳了!
人民网· 2025-11-01 14:42
深圳地处太平洋沿岸 几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 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 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 只争朝夕 "深圳速度"世界瞩目 但"快"并不是她的全部 蛇口时间广场的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标记着深圳拓荒时期的只争朝夕 如今,这一深圳观念有了新的注解 企业开办只需1个工作日 经营主体超过440万户 宝安区23个细分产品 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深汕特别合作区 每6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粤海街道不足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聚集了超过100家上市公司 一个创意上午出图纸 下午打样机 三天变产品 用数据跑通便民服务 "秒批"不是口号 "一次不用跑"更是常态 通过"人工智能+政务服务" 每"一件事" 平均少跑4次腿 少交12份材料 少等12天 深圳拥有 这座城市 用代码重构办事流程 海、陆、空、铁16个口岸 为全国之最 盐田港的巨轮朝来暮去 来自澳洲的红酒 东南亚的榴莲 早晨刚靠岸 傍晚就上架本地超市 上午在香港路演 下午到前海办公 日均66万人次穿梭深港 把双城生活变成日常 诗意留白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 西濒珠江口和伶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深圳!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12:05
核心事件 - 中国将于2025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 改革开放成就 - 深圳GDP从197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增长近一万三千倍 [7] - 人口从30多万增长至实际管理人口2400多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7] -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全球知名企业从深圳起步并走向世界 [7] - 深圳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包括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等 [10]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12] 科技创新实力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领跑全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实现七连冠 [23]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23]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首次登顶全球创新指数榜单 [23] - 拥有超4000家创新载体,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国家级平台 [25] - 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1] -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配送、喷水作业等应用已进入日常生活 [16][18][20] 外贸与开放水平 -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5万亿元 [15] - 已与59个国家的95座城市建立友城关系 [15] - 前海率先开展跨境金融、法律事务等制度型开放试点 [12]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逾10万家,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34] - 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3369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占全国文化企业营收的8.5% [34]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新加坡、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国际舞台演出 [33][34]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深圳为设计之都和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27] 城市生态建设 - 公园数量从2个增至1320个,成为千园之城 [37] - 拥有超3600公里绿道网络和200公里滨海骑行道 [39] - 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鲲鹏径等全域公园城市项目 [37][39] -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每年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停留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