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定币分类
icon
搜索文档
探讨稳定币的源起未来及法案新动向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稳定币行业 - **公司**:Tether公司、Circle、OSL公司、Maker公司、晋商银行、盈透证券香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稳定币分类及机制 - 稳定币分为托管型(如USDT)、链上型(如Dai)和算法型(如NBT),各有不同运作机制和风险点[1] - 链下稳定币如USDT和USDC,由发行公司发给客户,客户交美元给发行公司,后者找托管方,通过区块链系统验证,经场内或场外交易流通,OSL提供场外兑换服务;链上型稳定币如Dai,通过抵押债仓机制运作;算法型稳定币如NBT,运作包括发行、调控和流通环节[2][3] 稳定币脱钩事件 - USDT曾因UST崩盘引发的套利行为短暂脱钩,USDC曾因硅谷银行倒闭短暂脱钩,表明稳定币面临市场深度不足和储备资产存放风险等问题[1][4] 监管差异 - 美国由美联储和OCC分别监管存款性机构和非银行发行人,香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两地均禁止支付利息,但资本要求和赎回时效等方面不同[1][7] - 美国法案讨论稿旨在提升交易和支付系统创造美债新需求,解决财政赤字问题;香港对加密货币平台实施严格监管[5][6] 市值及影响 - 全球稳定币市值约2500亿美元,交易量达27.6万亿美元,占美国M2货币供应量约1%,本质上未增加货币供应量,仅改变资金存放形式[1][8] - 新法案可能推动USDC市值增加,但需关注利率变化对储备资产收入的影响[1][9] 银行参与情况 - 美国四大银行讨论联合发行稳定币,应用场景主要为贸易融资,部分银行可能与Circle合作,中国银行体系允许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发行稳定币[1][10] 发展趋势 - 稳定币未来可能出现市场整合,均衡利润率受利率环境和渗透率影响;美国推出稳定币的长期目标是融入现有金融体系,提高效率,强化美元全球影响力[1][13] OSL公司情况 - OSL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大宗交易和支付网关业务,计划拓展海外市场,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API服务;在RWA领域负责分销和托管,目前贡献较小,但有技术积累意义[1][2][16][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金融体系对波动性资产较为谨慎,美国投资者成熟度较高,Crypto领域哲学逻辑强调参与方决定发行和流通,符合该理念的稳定币仍会存在[11][12] - 国内实体行业不允许使用加密资产,无法预测数字支付PSP TPV量级及增速,风控、反洗钱等方面存在挑战[14] - 稳定币发行主体包括能获牌照并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其发展和比特币发展在市场受欢迎程度上可能互相促进,但行情相对独立,市值空间取决于用户使用意愿[15] - 稳定币未来是否去美元化取决于是否需购买美元类资产作为储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