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蛋白质组学
搜索文档
微米级蛋白质组学成像新技术研发成功
科技日报· 2025-11-14 14:35
技术核心与创新 - 研发原位膨胀成像蛋白质组学技术iPEX 可同时观察生物组织中成百上千种蛋白质的位置[1] - 技术融合水凝胶蛋白质锚定 组织膨胀与质谱成像三大核心技术 解决现有技术看得少 看不清 空间位置难还原的困境[1] - 技术流程分为三步 首先用锚定试剂将蛋白质锚定在水凝胶网络中 其次使组织线性膨胀3至7倍 最后进行原位酶解与质谱成像[2] - 通过自主开发的计算流程解析数据 自动识别组织结构与特异性蛋白[2] 技术性能优势 - 检测灵敏度相较传统空间蛋白质组学技术提升10至100倍[1] - 有效像素尺寸达1至5微米[1] - 单样本可检测600至1500种蛋白质 同时能捕捉蛋白空间共定位关系[1] 应用验证与前景 - 在小鼠视网膜研究中 仅凭蛋白质表达谱就重构出清晰的组织分层 识别出不同细胞层的特异性蛋白质[2] - 在小鼠小脑 小鼠肠道 人源脑类器官 小鼠肝脏组织等样本中测试 验证了技术的通用性[2] - 未来有望在基础研究中助力科学家直接观察蛋白质在精细组织中的分布规律[2] - 在临床转化层面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路径[2]
报名:第七届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网络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 2025-08-27 11:58
行业技术发展 - 蛋白质组学经历过去三十年的软硬件技术革新 包括样本制备精细化 肽段分离高效化 质谱测序跨越式发展 数据解析能力显著提升 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深度融合[2] - 技术突破涵盖配体靶蛋白鉴定新方法PELSA 肽段制备新技术OPPRAD DEEP-SEQ蛋白组学测序平台 时空动态蛋白组学技术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Mad-CASP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3] - 前沿进展包括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 空间蛋白质组学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3] 会议核心内容 - 第七届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网络研讨会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办 聚焦新技术新方法 空间蛋白质组学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等热门研究方向[2] - 上午会议重点包括PELSA配体靶蛋白质鉴定方法 蛋白质组学样本质控自动化高通量技术 高通量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 不同质谱分析技术应用 基于液滴反应的快速多肽制备技术[6] - 下午会议重点包括时空动态蛋白组学技术及临床应用 ZenoTOF 8600高分辨质谱系统 DEEP-SEQ平台揭示蛋白质组暗物质 全自动移液工作站应用 高灵敏度高通量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Orbitrap-Astral系统助力单细胞研究 Mad-CASP技术开发 高灵敏度4D-质谱技术 分枝杆菌修饰调控酶底物谱研究[6] 参与机构与专家 - 学术机构参与包括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8位专家学者[3][6] - 企业参与包括赛默飞 布鲁克 安捷伦 SCIEX 合创生物等厂商带来最新黑科技产品与创新方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