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蛋白质组学
icon
搜索文档
QuantumSi(QSI)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6: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收入为55.2万美元,主要受市场资本性支出逆风影响 [4] - 第三季度毛利润为19.4万美元,毛利率为35% [16] - 2025年前九个月收入为200万美元,毛利润为100万美元,毛利率为52% [16] - 第三季度GAAP总运营费用为400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2850万美元;调整后运营费用为214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2600万美元 [18] - 2025年前九个月GAAP总运营费用为960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7890万美元;调整后运营费用为681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7230万美元 [18] - 第三季度股息和利息收入为26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270万美元;2025年前九个月为74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910万美元 [2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拥有2.305亿美元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交易证券投资 [20] - 2025年指引预计调整后运营费用为9600万美元或更少,总现金使用量为1.03亿美元或更少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自推出仪器获取替代方案以来,已有12家新客户采用该平台,且所有客户均已完成初始试剂采购 [5] - 版本4测序试剂盒已于9月初实现商业化发布,并在第三季度完成首批客户发货 [9] - 版本3文库制备试剂盒已进入内部验证流程,预计在2025年底前发布,样品输入量要求预计比当前试剂盒降低至少100倍 [10][11] - 版本4测序试剂盒增加了氨基酸检测能力,并新增一种专门设计的酶,可高效切割脯氨酸前的氨基酸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三大企业优先事项为加速商业应用、交付创新路线图和保持财务实力 [4] - 通过仪器投放计划扩大装机基数被视为战略护城河,旨在推动消耗品销售、科学验证和客户支持 [5] - 与Broad研究所的合作倡议进展顺利,目前有两个活跃项目,另外两个处于研究设计最终阶段 [6] - 正在评估多个合作伙伴机会,以加速开发活动,包括新客户应用、样品制备和富集以及人工智能工具应用 [8] - 公司对蛋白质组学的长期市场机会充满信心 [8] - 公司拥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能够利用当前市场环境可能出现的战略机会 [14][15] - 在9月底提交了总额为3亿美元的S-3货架注册声明,并建立了利用其中1亿美元容量的ATM融资机制 [2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资本性支出逆风预计将继续影响短期商业业绩,但对投放计划取得的早期进展感到乐观 [13]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金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宏观市场,特别是在学术领域 [17][41] - 尽管存在地缘政治挑战和NIH资金不确定性,第四季度可能会出现适度改善,但预计不会出现历史性的显著增长 [40] - 公司预计调整后运营费用将同比下降,这凸显了严格成本控制,同时仍为Proteus平台等开发项目提供资金 [18]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GAAP运营费用中包含约1360万美元的费用,与终止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处租赁设施相关的净终止付款和相关资产冲销有关 [19] - 与该租赁终止相关的净增量现金支出为1020万美元,但通过现在终止租约,未来可避免超过2400万美元的运营费用 [19][21] - 管理层和董事会共同持有公司约18%的总流通股 [24] - 管理层团队成员的股票销售主要是为覆盖归属限制性股票的预估预扣税而进行的强制性赎回,在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至今,没有持续报告的管理团队成员在此之外出售公司股票 [24] - 公司零售所有权目前约占38% [2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能否详细说明11月投资者日将讨论的内容?是否会提供Proteus测序仪开发的关键更新和数据?其增强的性能和吞吐量是否能解锁新应用? [27] - 投资者日将提供Proteus项目的更新,包括早期测序数据,并提供识别器开发项目的更新,包括在Proteus发布时的蛋白质组覆盖目标以及实现全部20种氨基酸测序的时间表 [28] - 投资者日还将提供2026年的里程碑日历,包括研发进展和商业导向的里程碑,如早期访问站点和机器定价 [29] 问题: 公司对DARPA的PRESS项目有何参与或兴趣? [30] - 公司知晓并参与了该项目的行业和学术咨询活动,但认为PRESS项目侧重于构建微型系统,与公司面向研究和转化实验室的高通量能力方向不完全匹配 [31] - 公司仪器已部署在主要国防部实验室中,这些客户正在利用该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可能在未来发布相关数据发现 [32] 问题: 本季度的仪器投放主要流向哪些领域(生物制药、学术界)?哪些终端市场和客户类型表现亮眼,哪些持续承压? [33] - 超过一半的投放进入了学术实验室,其余部分分布在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农业测试等领域 [34] - 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仍在进行资本采购,但销售周期较长(约9-12个月);学术领域因资金问题进展最慢,但投放计划为此提供了机会 [35] - 学术实验室是重要的出版来源,投放计划对于技术验证和为Proteus建立势头至关重要 [36] 问题: 考虑到许多变量(如政府停摆可能影响客户),应如何看待从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典型季节性趋势? [38][39] - 在正常年份,第四季度通常会有改善,但考虑到地缘政治挑战和NIH资金不确定性,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仅会出现适度改善,不会出现历史性的显著增长 [40] 问题: NIH预算是否有更新?政府停摆对该资金有何影响? [41] - 国会方面的提案看起来旨在将NIH资金维持在与前一年持平或略微下降的水平,比政府最初的提案更为积极,但由于政府停摆,这些决议的推进已停滞 [41][42] -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预算到位后,拨款的支付行为是否会更加稳定,还是会出现像2025年初那样的削减,这对学术客户产生了寒蝉效应 [42][43] 问题: 在Proteus测序运行成功后,到市场发布之间还存在哪些关键障碍? [44] - Proteus项目于2024年11月宣布,计划在2026年底前发布,此次里程碑按时达成证明了研发团队的实力 [44] - 未来的挑战包括从原型扩展到完全集成系统、进行系统加固并转入制造流程、以及与化学试剂进行集成优化 [45][46] - 此里程碑的重要性在于证明了架构可行,并能够使用现有化学试剂,降低了重大风险 [47] 问题: 有多少学术中心加入了投放计划?公司是否有内部目标? [49] - 在本季度12个投放中,超过一半是学术中心,但公司没有设定具体的账户数量目标 [49] - 公司将继续在第四季度推行该计划,2026年的具体计划仍在制定中,重点是与高价值学术中心和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以建立出版物渠道和Proteus的潜在客户管道 [49][50]
西湖大学最新Cell论文:郭天南团队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蛋白质限制的抗衰老、促健康作用
生物世界· 2025-10-25 09:05
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首次系统绘制了小鼠衰老过程中的多器官蛋白质组图谱,揭示了蛋白质限制对衰老的积极干预作用[1][2][12] - 蛋白质限制被定义为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将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减少30%-60%[1] - 该研究为开发延缓衰老、改善健康的饮食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2][12] 研究方法与范围 - 研究团队对雄性小鼠衰老过程中的41种器官或组织进行了系统性蛋白质组学分析[4] - 研究结合了蛋白质限制干预实验,并通过对小鼠和人类血浆样本的分析来验证跨物种效应[4][7] 蛋白质限制的保护效应 - 蛋白质限制显著减轻了衰老相关的组织特异性蛋白表达异常,即蛋白质组重塑[6] - 蛋白质限制降低了衰老相关的DNA甲基化积累,缓解了表观基因组状态[6] - 蛋白质限制逆转了衰老组织中异常的蛋白质磷酸化模式,并显著改善了脂肪组织的功能[6] - 对人类血浆数据的分析表明,低蛋白质摄入量与增强心血管健康及降低炎症风险有关[7][11] 干预时机与差异性 - 研究发现蛋白质限制的影响存在性别和时间上的差异[8] - 中年时期被确定为进行蛋白质限制干预的最佳时期[8] - 中年时期的蛋白质限制表现出性别特异性响应[11]
诺禾致源20251023
2025-10-23 23:2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诺禾致源(一家生命科学服务公司)[1] * 公司业务聚焦于基因测序(NGS)及相关组学技术服务 覆盖生命科学基础科研、医学研究等领域[2][7][26]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收15.81亿元 同比增长4.05% 第三季度营收5.41亿元 同比增长3.47%[2][3] * 海外市场1-9月营收7.92亿元 同比增长4.1% 占总营收50.09% 但第三季度海外营收同比下降0.48%[2][3] * 美洲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 EMEA区域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 欧洲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2][4] * 国内市场1-9月营收7.89亿元 同比增长4% 第三季度营收2.82亿元 同比增长7.37% 环比增长8.61%[2][4][5] * 客户结构中 高校和研究机构贡献总营收的70% 医院和企业类占30%[2][6] * 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1-9月收入5.52亿元 同比增长6.21% 第三季度收入1.98亿元 同比增长12.08%[2][7] * 监控抽序平台服务1-9月收入7.7亿元 同比增长3.23% 但第三季度收入2.5亿元 同比下降3.42%[2][7] * 新业务方向(如单细胞组学、肿瘤临检等)对总营收贡献权重约32% 同比增长约20%[2][8][9] * 单细胞类产品线1-9月收入约1.3亿元 同比增长31% 肿瘤遗传感染临检服务收入约1.45亿元 同比增长18.23%[9] * 公司1-9月毛利率为41.9%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2][10] * 公司1-9月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下降10.17% 净利润率为7.31%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41%[2][11] * 2025年1-9月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0.87亿元 但第三季度转正至0.77亿元[2][14] 研发投入与战略重点 * 公司2025年1-9月研发投入达1.19亿元 同比增长50%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5,610万元[2][12][18] * 研发重点投入领域包括单细胞组学、空间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学和长读长测序等新兴业务[2][12][17] * 公司积极推进AI应用 探索利用Transformer框架构建组学大模型(如虚拟细胞)[20][28] * 在智能产线与自动化方面持续推进 如预计明年一季度安装Falcon 4.0版本以提升效率[18][19] 市场环境与竞争态势 * 国内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主要产品售价下降约30% 尽管样本规模和数据量分别增长30%和40% 但营收仅微增[4][16][23] * 国内科研预算总体良性 但地方政府投入有所缩减 加剧了行业竞争[4][16] * 美国市场受科研经费环境变化及地缘政治影响 但主要市场(东西海岸)合作良好 影响可控[4][16][21] *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减少国内竞争 平衡短期和长期策略[4][23] 业务进展与未来布局 * 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加大单细胞组学、空间组学等未来导向产品的比重[17] * 实验室平台全球化部署取得进展 美国第二个实验室已正式运行 欧洲Element测试平台提供服务 国内首台商业化服务平台M+T7+开始交付[17][30] * 质谱业务(包括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1-9月收入约为8,000万元 明年开始将在海外市场积极部署[29][30] * 公司在肿瘤诊断领域保持领先 样本量接近10万例 并积极布局遗传病、病原体及多癌早筛等细分赛道[26][27] * 公司关注NGS下游应用发展 认为国内政策法规的逐步清晰有望带动相关研发热情增加[4][24]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营收增长未达预期的问题 目前处于个位数增长率[15] * 净利润下降主要受战略投入增加、全球化扩张、研发费用增长等因素影响[11][15] * 1-9月信用减值损失2,436万元 同比增加249万元 其中核酸检测业务新增2,040万元[2][13] * 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公司增加了安全库存 影响了短期经营现金流[14] * 美国部分州存在对中国公司的排斥现象 但通过沟通可以消除障碍 整体业务影响不大[21]
国际大科学计划关键落子,如何助力广州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南方都市报· 2025-10-16 23:37
项目概述 -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π-HuB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揭示生命活动的蛋白质组“实时全景图谱”,其成果将赋能生物医药研发、临床诊断技术革新与农业生物育种等领域 [2] - π-HuB计划已在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巨大潜力,预计将在新药靶点发现、疾病诊断标志物挖掘、创新医疗器械设计等领域产出突破性成果 [1] - π-HuB计划的创新体系关键落子——“π-HuB Park”产业园在广州正式成立,标志着该计划正式迈入规模化产业协同与生态共建的新阶段 [1] 项目背景与进展 - π-HuB计划于2020年经科技部遴选评审立项,成为首个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并在广州启动实施 [2] - 截至2024年底,π-HuB计划已获得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4个顶级科学家团队的支持 [2] - 经过五年发展,广州已成为亚太蛋白质组学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2025年10月亚太蛋白质组(AOHUPO)大会首次在广州召开,吸引超百名全球顶尖科学家集聚 [7] 产业生态与合作 - π-HuB Park产业园成立当日,便与丹纳赫、赛默飞世尔科技、达瑞生物等十余家领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发布多项创新技术和产品 [1] - π-HuB将与丹纳赫携手打造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培育、孵化并投资π-HuB高潜力早期项目 [8] - π-HuB与赛默飞将共建联合应用创新中心,共同开发适用于π-HuB计划的专用型、定制型高性能质谱与色谱仪器 [8] - 国际病理中心和全球蛋白质样本中心的建设为大科学计划与产业架起桥梁,全球蛋白质样本中心将在香港设立国际样本接收中心并建立跨境样本协作网络 [9] 市场前景与产业影响 - 根据J.P.Morgan发布的数据,预计全球蛋白质组学市场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4% [3] - 蛋白质组学正从“以人为主、手动实验”走向“智能主导、自动实验”,产业链条初具格局 [3] - 产业园的落户将助力广州、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抢占万亿级精准医疗产业新赛道,提升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9] - 产业园将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预计未来会吸引更多科学家、企业家来穗投资兴业,培育一批蛋白质组学行业领先企业 [10] 区位优势与支持 - 广州作为国家三大医疗中心城市之一,拥有超7000家医疗卫生机构、近7万名医师和超7000家生物医药企业,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亦在此启动建设 [6] -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具有联合大湾区城市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6]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各级政府从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临床资源、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配套启动了“慧眼”大科学设施等关键基础装置 [6]
2025年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份额较集中,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5 09:34
行业定义与技术流程 -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生物学科学 [2] - 主要分析流程包括蛋白质提取纯化、酶切为肽段、质谱鉴定与定量分析、生物信息分析 [2] - 蛋白质含量和修饰状态信息无法通过基因测序获得,必须依赖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4.37亿元增长至2024年18.22亿元 [1][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6亿元,市场持续扩大趋势显著 [1][4] 产业链结构 - 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上游质谱仪器/试剂供应商、中游技术服务公司、下游终端客户 [6] - 主要服务客户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院内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员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家企业(CR5)市场份额合计达58.8% [7] - 景杰生物市场份额25%位居第一,中科新生命13.9%第二,华大基因11.2%第三 [7] - 诺禾致源和欧易生物市场份额分别为5.1%和3.6% [7] 主要企业分析 - 华大基因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技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8] - 景杰生物2022年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客户数量836个,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 [10]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发展趋势是使用更少样本量、更短时间内鉴定更多种类蛋白质 [12] - 高深度、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 [12] - 当前蛋白质组学分析需数十微克至4毫克蛋白样本,耗时1-2小时 [12]
Nature:李子海团队揭开T细胞耗竭的根本机制——蛋白错误折叠引起的毒性应激反应,为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指明方向
生物世界· 2025-10-02 12:06
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首次发现由大量错误折叠蛋白质堆积引发的非经典蛋白毒性应激反应是驱动T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的关键机制,该机制被命名为Tex-PSR [4] - 该发现将行业对T细胞耗竭的理解从转录组学层面深入到了蛋白质组学和细胞稳态层面 [5] - 研究证实蛋白质毒性应激反应与T细胞耗竭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仅向正常效应T细胞引入错误折叠蛋白质就足以诱导其转变为耗竭T细胞 [9] - Tex-PSR特征存在于人类癌症患者的耗竭T细胞中,且与临床免疫治疗响应不良有关 [9] T细胞耗竭的生物学机制 - T细胞耗竭是一种功能减退状态,由持续抗原暴露和不利微环境导致,其特征为效应功能减弱及抑制性受体表达增加 [3] - 耗竭T细胞产生异质性细胞群,其中祖细胞耗竭T细胞保留干性并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有响应,而终末耗竭T细胞则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响应不佳 [3] - Tex-PSR的主要特征包括整体蛋白质合成异常升高,以及特异性分子伴侣如gp96和BiP选择性上调 [8] - 该过程由持续AKT信号驱动,导致蛋白质聚集体积累,从而破坏细胞功能 [13] 对癌症免疫治疗行业的影响 - T细胞耗竭是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产生抗性的关键机制,并限制了CAR-T细胞疗法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 [3] - 研究结果表明靶向蛋白质稳态通路可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5] - 该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方向,即除了靶向细胞表面的PD-1/PD-L1,还可靶向细胞内部的Tex-PSR通路,例如抑制AKT、调控分子伴侣或清除蛋白聚集体 [10]
Cell重磅:华人学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脑细胞间通讯中断,驱动疾病进展
生物世界· 2025-09-28 12:05
研究背景与现有疗法局限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β-淀粉样蛋白(Aβ)积累和tau蛋白缠结,但仅这两种蛋白质的堆积不能完全解释疾病[2] - 绝大多数针对Aβ和tau蛋白的实验性药物均已失败,极少数获批药物也只能带来有限益处且副作用明显[2] - 家族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仅占病例总数的1%-5%,绝大多数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其发病病因仍不清楚[5] 研究核心发现与创新点 - 研究提供了对AD患者大脑细胞相互作用的最全面视角,揭示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中断与AD发展密切相关[3] - 研究绘制了蛋白质网络,并发现一种名为AHNAK的蛋白质是其中的关键驱动蛋白[3] - 多尺度蛋白质网络分析揭示了一个AD相关子网络,该网络捕捉了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7] - 在AD的蛋白质组网络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处于核心地位,AD中胶质细胞变得过度活跃,神经元功能减弱,炎症水平上升[8] - 研究确定了300多个“关键驱动蛋白”(KDP),这些蛋白在引发或加速AD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大部分之前很少在AD背景下被研究[8] 关键靶点AHNAK的验证 - 主要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蛋白质AHNAK是排名靠前的关键驱动蛋白之一,随着AD发展,AHNAK水平会上升,并与大脑中Aβ和tau蛋白等毒性蛋白的高水平相关[8] - 使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与AD小鼠神经元共培养的实验显示,降低AHNAK水平会导致tau蛋白水平下降并改善神经元功能[9] 研究方法与数据规模 - 研究团队对198例死后的A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以及正常对照(NL)的大脑海马旁回(PHG)进行了深度蛋白质组学分析[6] - 研究结合了蛋白质共表达和贝叶斯因果网络方法,对匹配的遗传学、蛋白质组学、临床和病理数据进行了多尺度蛋白质网络分析[7] - 研究结果通过迄今为止最大的AD单细胞核RNA测序(snRNA-seq)数据集进行了验证[7] 其他影响因素与总体意义 - 研究发现不同生物学因素(如性别和遗传背景)可能影响蛋白质网络的表现,例如携带APOE4基因的人与未携带者相比,其蛋白质网络紊乱模式明显不同[11] - 这项对失调蛋白质调控网络和关键驱动蛋白的系统性识别,揭示了AD的新型致病机制,为理解和治疗AD提供了更广泛的框架[11]
Cancer Cell:王吉光/江涛团队提出基于蛋白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分型,发现预后不良的免疫热亚型,并开发出AI诊断工具
生物世界· 2025-09-13 12:03
研究背景与意义 -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是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三种分子亚型之一 具有侵袭性强和可塑性的特点 标准治疗后几乎不可避免复发[2] - 肿瘤异质性和复杂分子机制导致治疗结局差异 尽管分子诊断改善患者管理 该疾病仍致命[2] - 既往研究将CDKN2A/B基因纯合缺失作为WHO 4级诊断标准 MYC基因扩增预示侵袭性进展 但缺乏这些改变的患者的进展和耐药机制知之甚少[5] -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结合可揭示单组学无法捕捉的癌症生物学信息 但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预后信息蛋白质基因组学视角仍有限[6]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整合多组学数据n=51 单细胞RNA测序n=21 空间组学n=6 进行全面分子和细胞特征描述[7] - 分析基于精心挑选的队列 包括时空多组学数据 以定义分子亚型[3][7] - 结果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273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队列中得到验证[7] 分子亚型分类 - 定义四种基于蛋白质组的分子亚型:AFM脂质和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活跃 PPR细胞周期与DNA复制通路显著富集常伴CDKN2A/B缺失与高级别肿瘤相关 IME免疫与间质相关通路显著富集 NEU神经元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突出[7] - PPR和IME亚型与较差预后相关[7] - IME亚型约占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13% 具有明显免疫浸润 富集的肥胖细胞样分化GD以及不良预后特征[7] 亚型进化与机制 - 对189对初发复发样本的纵向分析显示肿瘤向PPR/IME亚型进化[7] - 进化分析表明IME在复发时更为普遍[7] - 空间多组学分析将肥胖细胞样分化GD形态与间质样MES肿瘤细胞联系起来[7] - IME MES样肿瘤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如GBP1表达水平较高 能够促进增殖和迁移 提示不良预后机制[8] AI诊断工具开发 - 开发AI驱动的多组学分类器GUIDE Generic Utility for IME Diagnostic Estimation[8] - GUIDE灵活整合多模态数据 包括病理组织学图像 转录组 蛋白质组及DNA甲基化数据 支持单模态或多模态输入 实现准确患者分型判定[8] 研究价值与亮点 - 研究描绘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聚类分析 揭示免疫热亚型IME 可能为疗法开发提供有价值新信息[9] - 蛋白质组学定义具有预后价值的亚型[10] - 复发性肿瘤中IME和PPR亚型更为丰富[10] - IME亚型具有丰富肥胖细胞样分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特征[10] - AI工具GUIDE实现多组学驱动的患者分层[10]
兰州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2 12:07
胆管癌诊断现状与挑战 - 胆管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通常在中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导致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在7%-20%之间 [2] - 常见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活检,但这些方法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可能损伤组织,使得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变得困难 [2] 创新诊断技术核心发现 - 研究提出将基于胆汁丛生蛋白(Clusterin, CLU)的光纤生物传感器与消化内镜相结合,可实现胆管癌的实时诊断 [3][10] - 通过胆汁和细胞上清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丛生蛋白(CLU)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胆管癌生物标志物 [5] - 研究团队将抗CLU抗体涂覆于光纤探头表面以检测胆汁中的CLU,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技术,其灵敏度高、传输距离长 [5][6] 技术验证与性能数据 - 研究总共使用了583名受试者和两次蛋白质组学分析来筛选和验证胆管癌的生物标志物,诊断性能在120名患者中进行了体外验证 [6] - 抗CLU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其解离常数值为0.231纳摩尔,抗体涂覆的生物传感器直径仅为0.488毫米 [7] - CLU光纤生物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不同浓度的CLU,相关系数值为0.989,且不受其他游离蛋白、离子或不同温度、pH值和颜色的影响 [7] - 该生物传感器能够在2秒内识别胆管癌,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并通过消化内镜在猪胆管和三名患者身上验证了其体内实时检测能力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 [7] 研究亮点与临床潜力 - 该技术的亮点在于能够准确识别胆汁中升高的CLU蛋白,从而准确识别胆管癌 [8] - CLU光纤生物传感器与消化内镜相结合,能够实现体内实时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转化潜力 [8][10]
报名:第七届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网络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 2025-08-27 11:58
行业技术发展 - 蛋白质组学经历过去三十年的软硬件技术革新 包括样本制备精细化 肽段分离高效化 质谱测序跨越式发展 数据解析能力显著提升 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深度融合[2] - 技术突破涵盖配体靶蛋白鉴定新方法PELSA 肽段制备新技术OPPRAD DEEP-SEQ蛋白组学测序平台 时空动态蛋白组学技术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Mad-CASP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3] - 前沿进展包括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 空间蛋白质组学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3] 会议核心内容 - 第七届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网络研讨会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办 聚焦新技术新方法 空间蛋白质组学 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等热门研究方向[2] - 上午会议重点包括PELSA配体靶蛋白质鉴定方法 蛋白质组学样本质控自动化高通量技术 高通量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 不同质谱分析技术应用 基于液滴反应的快速多肽制备技术[6] - 下午会议重点包括时空动态蛋白组学技术及临床应用 ZenoTOF 8600高分辨质谱系统 DEEP-SEQ平台揭示蛋白质组暗物质 全自动移液工作站应用 高灵敏度高通量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Orbitrap-Astral系统助力单细胞研究 Mad-CASP技术开发 高灵敏度4D-质谱技术 分枝杆菌修饰调控酶底物谱研究[6] 参与机构与专家 - 学术机构参与包括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8位专家学者[3][6] - 企业参与包括赛默飞 布鲁克 安捷伦 SCIEX 合创生物等厂商带来最新黑科技产品与创新方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