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安全

搜索文档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探索研发法院诉讼垂直领域专用模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9:40
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展 - 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2024年平均每分钟超过100件案件实现"掌上立"[1][3] - 截至2024年12月,16个试点地区累计在线二审立案超过37万件,二审网上立案周期较试点前缩短七成以上,最快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立案[3] - 2024年全国法院提供跨域诉讼服务7918次,实现"家门口"办理诉讼业务[3] 基层纠纷调解成效 - 2024年基层治理单位通过调解平台自行受理纠纷5.68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5.57%[4] - 截至2024年12月,1.01万家人民法庭与22.96万家基层单位实现在线对接,累计就地化解纠纷122.59万件[4] 司法区块链应用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司法区块链平台累计上链存证数据超58亿条,累计核验数据约5200万条[5] - 电子送达数据存证上链5.45亿余条,核验31.41万余条,电子送达时长从0.8天缩短至0.5天[5] - 区块链技术使换押流程从2天3趟缩短至10分钟"零跑腿",法院邮费节约幅度达93%[5] 新兴技术应用方向 - 需加强对算法规则的审查验证,定期评估算法公平性和可靠性[2] - 建议研发法院诉讼垂直领域专用模型,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2] - 未来将探索区块链与Web3.0、隐私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6]
新华网评:做好“算法”,首先要守法
新华社· 2025-04-28 16:25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 题:做好"算法",首先要守法 新华网记者 李洁琼 打开购物软件,推荐产品能一下戳中你的需求;登录社交软件,相关话题总能引起你的共鸣;想去某地 旅行,App马上为你推送当地酒店攻略……如今生活中处处有算法的影子,你喜欢什么,它就给你推荐 什么。 但算法是把双刃剑。近年来,算法推荐技术在满足用户需求、改进用户体验的同时,其不合理应用也引 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饱受诟病。"别让'算法'给'算计'了",成为网 民共同心声。 对于"法力无边"的算法,必须为其戴上法律法规这个"紧箍咒"。算法用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能否让其依 法依规而行。 2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其中持续开展算法综合治理相关内容引 发网民关注。 比如,去年国家网信办聚焦网民关切,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同 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 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重点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落实算法安全 主体责任;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