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法茧房
icon
搜索文档
陈芋汐遭网暴,抖音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23:36
抖音平台对体育饭圈现象的治理 - 抖音平台核查并清理针对运动员陈芋汐的攻击、侮辱、极端、不友善言论 [1] - 平台持续展开专项治理,打击涉体育领域的网暴、诽谤、煽动对立和非理性追星行为 [1] - 平台呼吁用户理性表达支持,抵制网络戾气 [1] 陈芋汐被网暴事件详情 - 2025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上,陈芋汐与掌敏洁双人10米台夺冠后,抖音出现大量针对陈芋汐的攻击言论 [3] - 陈芋汐在本次赛会中摘得女子10米台金牌,并与新搭档掌敏洁以350.16分夺得女双10米台冠军 [3] - 中国体育报指出,陈芋汐虽夺冠仍难逃网暴,类似现象在多哈世乒赛等国乒比赛中也有发生 [3] 体育饭圈现象的影响 - 无论输赢都被网暴的两难境地日益成为舆论常态 [3] - 这种现象妨碍青少年建立对体育精神的正确认知 [4] - 制约体育在更深更广层面发挥多元功能价值 [4]
心理观察|算法茧房时代,当我们的心智被流量悄然型塑
经济观察报· 2025-05-21 08:28
算法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 互联网算法通过用户行为数据构建"兴趣画像",导致信息茧房效应,用户对相左观点的包容度大幅下降,批判性思维能力退化 [2] - 长期沉浸于算法推荐内容的用户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逐步丧失,思维逐渐僵化 [2] - 高考生家庭依赖短视频平台获取志愿填报信息,导致超八成本科专业未被算法推荐覆盖,加剧社会认知断层和专业人才供给失衡 [3] 算法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 算法利用"黄金五秒法则"制造即时快感,用户陷入"刷屏-愉悦-空虚-继续刷屏"的成瘾循环 [4] - 接触个性化推荐的用户情感极化得分远高于普通用户,算法推送的负面情绪内容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显著上升 [4] - 每天浏览社交媒体平台超3小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 [4] 算法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 近一半Z世代认为"账号形象比真实自我更符合期待",点赞数和粉丝量成为价值标尺,导致"脆弱的自恋"心理 [5] - 算法带来的"窥视-表演"二元冲突加剧心理耗竭,过度参与虚拟社交导致现实社交能力快速下降 [6] 算法对行为模式的影响 - 算法通过"负反馈强化"机制制造行为依赖,用户离开算法会感到焦虑,行为已受算法支配 [7]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用户浏览健身视频后运动装备购买转化率数倍提升,但实际使用率不足三成,算法诱导非理性消费 [7] 应对算法影响的建议 - 个人应设置"信息斋戒时间",接触非算法推荐内容,主动搜索对立观点以拓宽信息认知边界 [8] - 中小学应开设算法辨析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反脆弱"能力,增强对信息的辨别和批判能力 [8] - 专业监管应要求平台公开算法逻辑,设立"认知健康"评估指标,对算法推荐内容进行严格监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