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认知架构

搜索文档
王建强:自动驾驶正从规则驱动与数据驱动向认知驱动演进
中国经济网· 2025-07-15 20:29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汽车技术被视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核心手段,交通安全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永恒主题 [1] - 当前低等级智能汽车市场渗透率较高,但高等级自动驾驶在复杂长尾场景下仍存在事故频发问题,安全技术需突破 [1] - 智能汽车发展早期以规则驱动为主流技术路线,当前数据驱动成为主流自动驾驶路线之一 [4] 技术路线对比与挑战 - 规则驱动路线强调可观测与可解释性(白盒系统),但策略固定难以适应复杂环境 [4] - 数据驱动路线通过深度学习实现场景泛化,但存在黑箱属性导致决策过程不透明,安全可靠性难以保障 [4] - 两条技术路线面临关键问题:规则系统缺乏学习能力,数据驱动系统需解决可解释性与可控性问题 [4] 认知驱动技术路线创新 - 提出第三条技术路线认知驱动,融合规则驱动的可解释性与数据驱动的学习能力 [4] - 认知驱动使人车路系统实现深层理解,构建要素特性、相互作用与运行规律的准确建模与数字表达 [4] - 技术架构涵盖感知层(物理状态估计+语义理解)、认知层(风险趋势判断+行为语义理解)、决策层(行为决策+轨迹规划) [5] - 引入大语言模型反馈推理,支持类人自适应决策生成,构建更具鲁棒性与泛化能力的系统 [5] 未来技术演进方向 - 自动驾驶正从规则驱动与数据驱动向认知驱动演进,未来将构建具备认知、推理与持续学习的系统 [5] - 需建立自主学习+先验知识新范式:利用大模型增强环境理解,引入人类知识学习与反馈机制 [5] - 技术趋势回归以人为中心,聚焦认知人、学习人、超越人的系统能力构建,实现功能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变 [5] 三纵三横技术架构 - 纵向技术包括车辆关键技术(环境感知、风险认知、决策控制)、信息先进技术(AI、数据平台、信息安全)、基础支撑技术(高精地图、标准法规、测试验证) [6] - 横向技术依托车载终端平台(车端智能)、交通设施平台(车路协同)、信息安全平台(系统可信保障) [6] - 架构目标是通过类脑认知架构实现人类驾驶认知模式跃迁,构建认知驱动机制、知识+数据协同感知、推理引擎+反思机制三大能力支柱 [6] - 最终目标是提升智能汽车自学习、自反思、自适应能力,构建安全可验证的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