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粉红色浪潮
icon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新右翼”渐起,拉美政治“拉锯战”更频繁
环球时报· 2025-09-25 07:00
拉美新右翼的兴起与定义 - 拉丁美洲正进入2025年至2026年的关键选举周期,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和巴西等国将选举新总统,阿根廷今年10月也将举行议会选举,这一系列选举将决定该地区的政治与经济走向 [1] - 拉美“新右翼”的兴起始于2018年博索纳罗当选巴西总统,接着2019年布克尔在萨尔瓦多当选总统,到2023年米莱和诺沃亚分别当选阿根廷、厄瓜多尔总统,布克尔于2024年连任,诺沃亚也于今年成功连任,分析认为“右翼浪潮”正在冲击拉美的“粉红色浪潮” [2] - 外界一般将阿根廷现总统米莱、萨尔瓦多现总统布克尔、厄瓜多尔现总统诺沃亚、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等划归为“新右翼”范畴,其兴起表明拉美地区政治力量对比继续演化,左右之争趋于白热化,政治钟摆开始向右倾斜 [3] 新右翼的意识形态与策略 - “新右翼”通过刻意攻击“政治正确”,批评进步理念,既与左翼划清界限,也与传统右翼相区别,其将社会文化维度置于社会经济维度之上,并将社会文化不平等问题政治化,旨在动员社会中的富裕群体以及在道德议题上持保守观念的普通民众 [4] - “新右翼”普遍倡导对犯罪采取严厉的惩罚性政策,并将公众对犯罪与公共安全问题的关切政治化,以批评带有不同政治色彩的政府,并将自己塑造成“唯一愿意采取极端措施解决问题的政治选项” [5] - 为了适应新环境,拉美“新右翼”复杂地融合了回归秩序与反现状的形象,并将矛头对准社会文化领域,其在社交媒体上通过恶搞、挑衅、围攻等方式让进步派对手疲于防守,并赢得了大量年轻人的支持 [7] 新右翼兴起的背景与驱动因素 - 拉美左翼的“黄金时代”日渐式微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繁荣期结束以及腐败丑闻被政治化 [5] - 传统右翼的衰退也促进了“新右翼”的兴起,当传统右翼无法提出能广泛吸引选民的政策方案时,便会产生“代表性真空”现象,“新右翼”势力则借机吸取选民 [5] - 拉美“新右翼”受益于全球极右翼抬头的大环境,全球政治保守化推动拉美“新右翼”渐起,二者形成“相辅相成”关系,并通过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与全球右翼联动 [6] 关键选举周期的政治博弈 - 智利将于今年11月进行总统选举,民调显示来自中左翼共产党的珍妮特·哈拉将对战极右翼共和党候选人卡斯特,卡斯特成为智利大选民调数据中的一匹“黑马” [8] - 拉丁美洲左翼面临双重危机:温和的中左翼势力失去了其政治魅力与吸引力,21世纪初兴起的左翼力量似乎也失去了曾经的动力 [9] - 拉美多国的民调显示,相当比例的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应对社会安全以及政治分裂等问题,预计未来拉美地区“左右翼”博弈加剧,政治“拉锯战”更频繁,社会撕裂更深化 [9] 新右翼面临的挑战与左翼的韧性 - 除了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外,拉美“新右翼”均尚未成功推行其政治项目,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因策划政变获刑27年零3个月,米莱的执政未来将部分取决于阿根廷今年10月的议会选举 [10] - 左翼仍能代表拉美广泛的社会群体,拥有相当强的动员能力,“新右翼”的部分激进性,正是源于对左翼重拾自信、转入攻势的恐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