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

搜索文档
心手合一:千载一时的紫砂妙手时大彬|历史人物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06:42
紫砂壶行业发展背景 - 明万历年间宜兴陶业繁荣,几乎家家做陶,生产物美价廉的陶器,吸引全国商贩采购,形成"商贾场帆而晓夜行"的繁华景象 [3] - 明代茶文化推动紫砂壶需求,朱元璋和朱权倡导散茶冲泡方式,紫砂壶"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的特点契合文人雅士追求 [3] - 皇家推动下紫砂壶成为茶具翘楚,制作工艺和文化影响力迅速传播 [3] 紫砂壶工艺创新 - 供春首创紫砂茶壶,采用精细泥土捏制,壶身留有指纹纹理,色泽如铁器,造型古朴端正,确立紫砂壶基本造型 [4][5] - 供春壶价格随时间上涨,"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被收藏家视若珍宝 [5] - "紫砂四名家"继承供春风格,董翰创菱花样式,赵梁首创提梁式,元畅和时朋以古朴见长,但未有明显突破 [6] 时大彬的工艺革新 - 时大彬开创调砂法制壶,泥料中掺入砂,形成"砂粗质古肌理匀"的独特效果 [7] - 改进供春"斫木为模"制法,结合打身筒与镶身筒成形法,确立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基本方法 [7][8] - 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典型壶式 [8] - 制壶品质要求苛刻,瑕疵品立即销毁,十把壶中八九把被毁 [11] 时大彬的市场影响 - 士大夫阶层追捧时大彬壶,需备礼书信才能求得,县令索要数十把仅得几把 [10] - 明末评论家周高起记载"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17] - 时大彬采用"指以柄上拇痕为标识"作为防伪标记,应对仿造乱象 [17] - 明末小说《拍案惊奇》将时大彬壶与名家画作并列,作为家境殷实的象征 [17] 产品创新与文人需求结合 - 时大彬受陈继儒启发,从大壶转向小壶制作,契合文人"独饮得茶神"的品茶理念 [15] - 明末官员冯可宾指出"茶壶以小为贵,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小壶迅速流行 [16] - 时大彬将文人美学融入制壶,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15][16] 传承与行业影响 - 时大彬收七位徒弟,徐友泉创新泥色品种和仿古铜器壶,李仲芳与师父并称"壶家妙手三大宗" [19][20] - 周高起评价时大彬为"大家","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21] - 紫砂壶具有十大特点:不夺茶香、吸收茶汁、透气性好、便于洗涤、冷热急变适应性强、耐烧、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双重气孔结构、不需施釉 [21][22][23][24][25][26][27]
“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在泰国曼谷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30 11:10
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主题为"茶和天下"·雅集——"紫砂的温度"中国优秀紫砂作品展及互动体验活动 [1] - 中国驻泰国大使夫人王欢、参赞许兰、泰华妇女联合会创会名誉主席陈淑卿等嘉宾出席活动 [1] 活动意义 - 活动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旨在通过茶文化增进两国人民理解与友谊 [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 活动通过"讲座+展览+互动体验"形式全方位呈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 [2] 展品与艺术价值 - 现场展出数十件中国知名紫砂艺术大师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精品,造型各异、工艺精湛 [2] - 紫砂艺术展示了数千年历史的茶文化,既有中国艺术精神也有与时俱进的创作概念 [2] 互动体验 - 设置互动体验环节,紫砂艺人现场演示传统制作工艺,展示紫砂壶从泥成器的全过程 [3] - 专业茶艺师现场展示紫砂壶泡茶流程,邀请嘉宾品茗体验 [3] - 观众通过视觉、味觉体验感受紫砂文化的深厚底蕴 [3] 活动影响 - "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已在泰国持续开展三年 [3] - 活动不仅是茶文化交流盛会,更是促进中泰民心相通、文化互鉴的桥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