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长沙风采 “破圈”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9-27 23:30
消费扩容 - 长沙市内免税店于9月26日亮相,是全国8家市内免税店之一,也是省内唯一一家,位于五一商圈王府井百货8楼,创新采用“免税+有税+跨境”多元模式 [11] - 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揭幕战在长沙举办,推出一系列文旅配套活动,营造“全周期覆盖、多场景体验”的消费氛围 [11] - 长沙市各级政府投入5000万元促消费,同时撬动商家发放10亿元消费券,举办四大文旅促消费活动 [13] - 支持商业综合体、商圈等打造创意市集,鼓励利用闲置空间引入文创等新业态,全年举办不少于500场次消费活动 [13] 演艺经济 -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E4馆改造升级为长沙国际会展演艺中心,填补万人级室内演艺场地空白 [14] - 天心阁、杜甫江阁等百年公园焕新升级,全国博物馆首个沉浸式展览演出互动剧场《寻长沙》开启常态化演出 [14] - 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演艺新空间,积极参与全省“十大旅游演艺项目”等评选 [14] - 全年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会80场以上,吸引全国观众观演打卡 [14] 红色文旅 - 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普查,抓好湖南第一师范、刘少奇故里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 [16] -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经过修缮后面向公众恢复开放试运营,成为红色地标 [17] - 围绕《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建成新民学会诗词墙,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演出等产品 [17] 融合发展 - 推动马栏山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建设,打造音视频产业高地,支持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18] -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集聚186家规上企业、165家高新技术企业,6万余名从业人员平均年龄26.7岁 [18] - 整合“山水洲城”特色资源,推动长沙争创首批国家旅游休闲城市 [18] 产业升级 - 全市共有在建文旅项目155个,总投资达983.1亿元,预计2025年完成投资132.87亿元 [19] - 贾谊故居开启最大规模提质改造,奥体中心开建,全国最大球幕影院奇幻海洋馆落地长沙 [19] - 开发新业态新场景,推出《恰同学少年》《新刘海砍樵》等沉浸式演艺,连续四年举办旅发大会 [19] 入境旅游 - 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将于11月中旬在长沙举办,提升长沙国际形象 [20] - 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立入境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促进入境旅游措施 [20] - 打造“品中华文化、享都市休闲”等入境旅游精品线路,发挥“四小时航空圈”优势 [20] 文化遗产 - 2025年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落地长沙,简牍文化片区打造全国首个简牍文创产业中心 [23] - 长沙以超过全国一半的简牍出土量成为中国简牍第一城,长沙子弹库帛书回归故土 [23] - 着力建设“博物馆之城”,全年举办高质量文物特展5个以上、文博活动200场次以上 [23] 公共服务 - 推动题材多元并茂,主体专业与群文并重,创作一批有新时代特征和长沙标识度的优秀作品 [25] - 优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促进功能融合,打造主客共享的新型文旅空间 [25] - 完善交通集散、旅游厕所等延伸链条,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 [25]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资源中的创新转化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创新转化的核心观点 - 数智化技术推动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资源中的创新转化,实现更高效、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1][2] - 数智化技术突破传统转化模式的局限,通过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沉浸式教学体验和精准化教学 [3][5] -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数智化技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1][4]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创新转化的必然逻辑 - 数智技术重塑高校教育教学的价值理念和结构,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资源提供全新路径 [2] - 通过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得以突破传统转化的局限,实现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教育转化 [2][3] - 数智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红色教育生态,整合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 [3]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创新转化的现实困境 - 红色文化传播内容虚化,部分自媒体平台存在内容审核不严、低俗内容泛滥等问题,削弱红色文化的主体功能 [6][7] -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不足,高校开发的线上课程或应用程序功能简单、更新不及时,影响学生使用体验 [8] -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短缺,高校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足以满足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的需求 [9]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创新转化的实践路径 - 推进红色文化转化资源建设,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管理 [11] - 创新红色文化数智教学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开发高质量数智教学课程 [12] - 强化红色文化数智人才培养,构建数智技能培训体系,培养既懂红色文化又懂数智技术的人才队伍 [13] - 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实现精准评估与个性化反馈 [14]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创新转化的结语 - 数智化是实现红色文化精准传播、深度互动与可持续传承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15]
场景再现+互动讲解+情景剧 打造“石库门里的红课堂” 馆校共育 感悟“革命家书”精神力量
解放日报· 2025-05-19 09:43
红色教育创新模式 -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联合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附属上海儿童艺术进修学校组建"小红苗"讲演团,首次推出青少年版讲解词和情景剧,采用"场景再现+互动讲解+情景剧"的沉浸式教育模式[1] - 活动吸引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等5所学校的150余名学生参与,通过情景剧《革命家书》生动展现杨殷等四位烈士的家国故事[1] - 纪念馆计划持续深化馆校协作,探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多元教育模式,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教育内容[2] 青少年参与成效 - 小演员施依辰通过饰演烈士彭湃妻子许冰的角色,成功传递革命信念,帮助同龄人感怀历史初心[2] - 小演员杜乐成在表演中实现时空穿越式体验,将革命家书的精神价值具象化,强化青少年对红色基因的认同[2] - 活动以"红色星火淬初心 馆校共育启新程"为主题,实现红色场馆与时代共振,培养新时代"知史爱国"少年群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