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资源中的创新转化
摘要:数智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本文聚焦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资 源中的创新转化,探讨如何借助数智技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旨在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高校迎来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红色文化的创新转化也亟待借力 数智化转型,突破传统转化模式的局限,实现更深入的触达和更持久的影响。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重要阵地,探索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资源中的创新转化,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培养具 有坚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创新转化的必然逻辑 数智技术不断重塑高校教育教学的价值理念、结构、方式,牵引高校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也为红色文 化融入高校教育资源的创新转化提供了全新路径。通过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得以突破传统转化的局限, 实现更高效、更有活力、更具个性化的教育转化,有效增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推动红色文化转化变革 数智技术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构建了虚实结合的红色教育生态,为红色文化创新转化提供 ...
场景再现+互动讲解+情景剧 打造“石库门里的红课堂” 馆校共育 感悟“革命家书”精神力量
解放日报· 2025-05-19 09:43
记者 诸葛漪 本次"红色星火淬初心 馆校共育启新程"青少年沉浸式思政教育体验活动通过馆校合作,探寻在快 速变化的社会中,红色场馆如何与时代共振,培养"知史爱国"的新时代少年。引领同龄人参观中共中央 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后,"小红苗"在情景剧《革命家书》中深情讲述杨殷、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四位 烈士的家国故事,将烈士们在狱中写给组织、妻儿的一封封书信展现在大家眼前,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看 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 "真切地把握人物情绪,通过一言一行传递坚毅的革命信念。"小演员施依辰是马兰花少儿艺术团学 员,在《革命家书》中饰演烈士彭湃的妻子许冰,"我很自豪能借助表演,让更多同龄伙伴了解历史, 感怀初心,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新篇章。"小演员杜乐成表示,"革命者的家书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 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排练与表演时,我将自己完全沉浸于石库门场景,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革命者 的赤子之心。" 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将持续深化馆校协作,以红色文化铸魂育 人,不断探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多元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成为照亮青少年精神征程的灯 塔。 昨天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