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终局回折价
icon
搜索文档
寻找时代徽章,适应极端状态
行业异质性分析 - 创新药行业存在显著分化现象,同一时期不同标的的基本面表现差异巨大,同一标的不同时期的股价主导逻辑也可能剧烈变迁[1] - 市场表现远超预期时,往往反映认知局限而非市场非理性,需跳出简单化思维重新审视复杂现实[1] - 2017年前获批的国产创新药在2022年PDB样本医院销售额差异显著:西藏药业新活素、三生制药特比澳、石药集团恩必普表现突出,而天士力普佑克等产品营收不佳[2] 创新药回报模型 - 经营杠杆放大创新药利润差异:世界级产品(峰值200亿营收)研发投入20亿可获780亿净回报(39倍),平庸产品(峰值4亿营收)投入10亿仅获6亿净回报(0.6倍)[4] -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分化剧烈:17家公司跌幅超90%,8家实现正回报,其中1家涨幅超300%[5] - 成熟药企(如阿斯利康)通过多产品管线对冲风险,但会摊薄爆款弹性[7] 爆款产品筛选逻辑 - 顶级国产创新药国内峰值或超100亿人民币,海外峰值或超100亿美元,潜在回报倍数可达70-80倍[8] - 政策与技术是筛选爆款关键线索:需顺应"民族复兴"政策导向(投新/投价值驱动/投科创制造)和生物技术浪潮(关注抗体药物/基因疗法等)[11] - 国际案例显示爆款决定长期表现:礼来因多爆款10年涨10倍,百时美施贵宝因管线失利跑输行业指数[11] 市场极端状态应对 - 港股医药指数3年累计跌幅达110%(年化-40%/-40%/-30%),反映宏观叙事逻辑剧变[13] - 极端市场下定价机制扭曲:乐观期采用"终局回折价"(梦想成真现值),悲观期采用"破产清算价"(仅计净资产)[15] - 某TTVR产品公司市值从200亿港币(终局估值)跌至8亿(净现金估值),反映预期杠杆放大效应[20][23] 投资体系优化方向 - 优选标的需兼具时代属性(政策/技术趋势)与极端状态适应性,重点布局潜在时代徽章型标的[22] - 战术层面需改变买卖节奏:极端下跌趋势中避免过早对抗,极端上涨趋势中避免过早兑现[24] - 长期战略应坚持专业深度,通过差异化认知挖掘市场尚未认可的潜力标的[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