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碳中和战略目标 系统推进ESG评级体系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4-21 07:03
ESG评级体系发展现状 - 中国ESG评级体系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从萌芽走向成熟,成为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 [1] - 2024年境内企业发行绿色债券639只规模达6814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84只规模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0% [1] - 超七成绿色债券在可比债券中发行利率较低,显示ESG表现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 ESG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 - ESG已成为企业信用评级重要考察因素,39个行业的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模型中引入ESG评价指标 [2] - 东方金诚采用"个体信用状况+外部支持"评级模型,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大项下设多维度指标 [2] - ESG评级可客观揭示企业信用风险,帮助投资者评估非财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2][3] ESG评级面临的挑战 - 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国内ESG信息披露存在定性描述多、量化数据少的问题 [3][7] - 国内外ESG框架存在地域差异,企业疲于应对多套标准,需平衡全球可比性与中国特色 [3] - 部分企业将ESG视为合规工具而非价值工具,未将评级结果用于优化内部管理 [3] 构建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的建议 - 嵌入国家战略,增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特色指标,引导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4][5] - 针对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差异化评价模型,突出技术创新贡献 [5] - 建立跨部门ESG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环境监测、税务等公共数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5] 企业提升ESG评级的路径 - 企业需将ESG理念融入战略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从合规响应向价值创造转变 [6] - 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ESG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全链条数据追踪与异常预警 [6] - 将ESG评级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优先选择ESG表现良好的供应商,形成产业生态共建 [6]